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对话王中磊:寻找中国电影界中“利器”

本土明星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有力武器。“在中国,本土明星还是有很大的亲和力的,粉丝效应也比较强。”因此中国电影业要多挖掘和培养本土明星,面对高速发展的竞争市场,中国电影需要找到利器,用不同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编者按:本土明星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有力武器。“在中国,本土明星还是有很大的亲和力的,粉丝效应也比较强。”因此中国电影业要多挖掘和培养本土明星,面对高速发展的竞争市场,中国电影需要找到利器,用不同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相比王中军的霸气威严,王中磊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帅气温和,接触之中更是能感受到他的nice与亲和力。大概是这种天生的气质,让他和哥哥在华谊兄弟的成长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王中军是战略的制定者,而王中磊则是第一执行人,两兄弟的配合堪称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梦想是做一家百年老店,而相比之下,华谊兄弟还只是个20岁的少年,面对眼前的一片繁华和迷雾,如何不畏浮云遮望眼,是王中磊一直以来的思考。

“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2014年,对于王中磊而言,可谓形势逼人,形势喜人。逼人的是,竞争对手迅速的追赶,喜人的是,华谊完成了三大产业板块的布局。

据艺恩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谊兄弟票房跌落到第五,仅为5.41亿元,比之榜首光线传媒的13.56亿元票房,差了不只一点半点,而去年同期,华谊兄弟已有17亿元进账。票房滑铁卢,让老大华谊兄弟的光辉似乎暗淡了不少。

王中磊也坦承,面对光线和乐视的追赶,“说不紧张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对于这个结果,他感觉可以接受。一方面,做影确实有大小年,今年赶上了华谊兄弟的小年;另一方面,华谊兄弟在有意地“去电影化”,同中国经济一样,调结构也必然要付出一些代价。

所谓“去电影化”实际上就是完善产业链,逐步降低集团利润对电影业务的过度依赖。王中磊介绍,“华谊兄弟做这件事已经有大概四五年时间了”。可供循迹的线索大概可以追溯到2006年。2006年马云正式入股华谊,第一次参加董事大会的他就直言,“华谊要做一家百年老店,不要好年景就多赚点,年头不好就少赚一点,让大家看不起。”

电影收益的不稳定性让过度依赖电影业绩的华谊兄弟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早在2009年刚上市的业务模块中,华谊兄弟就确定了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三驾马车的盈利模式。

目前三个业务板块内容更加丰满,包含以电影、电视剧、影院、音乐、娱乐营销等业务为代表的传统业务板块,以电影公社、文化城、主题乐园等业务为代表的品牌授权与文化旅游业务板块,以及以游戏、新媒体、粉丝文化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板块。

其中尤以游戏领域的投资和布局成为了华谊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王中磊对手游寄托了很大的期待,“华谊兄弟在互联网业务布局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手游用户和电影用户之间有很高的重合度,用户也非常容易迁移。”

从2013年开始,华谊兄弟在游戏领域动作频繁,先是收购了手机游戏公司广州银汉科技的多数股权,又通过出售另一家游戏公司掌趣科技的股权,实现2013年半年业绩的300%左右的增长。今年ChinaJoy,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悉数到场,王中军还发表题为“影游互联,娱乐无界”的开幕演讲,并同时宣布华谊兄弟将根据银汉游戏作品《神魔》改编同名电影,计划于2015年底上映。

王中磊表示,虽然上半年票房逊色于往年,但是集团整体业绩仍在增长,产业链布局也基本完成,“虽然我的电影团队压力很大”,但是“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爆米花电影往往版权价值很低

从《泰囧》12.6亿票房纪录开始,中国国产电影似乎开始进入一个集体狂欢的时代,更有业内人称,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下,票房不是三亿起的都不好意思聊天。但是票房背后对影视作品的评价体系则变得越来越暧昧,叫好不叫座的忧伤已经被越骂越叫座的吊诡所替代,粉丝经济和刷人品卡等因素的出现让电影市场变得越来越难捉摸。

即便是有着20年电影投资制作经验的王中磊也在近两年屡次“看走眼”,比如《太极》。然而,他关于电影价值有着自己的看法,“衡量一部电影的价值人们有两个评价体系,一个是市场表现,一个是艺术价值,衡量前者可以简单的去看票房表现,而衡量后者往往体现在版权价值上。”

比如,对于一些档期火爆的电影,“观众也许并不认为这个电影拍的多美妙、多震撼,但是他感觉还比较乐,能找到一些生活的影子,花钱买票值,他觉得还ok,这种电影往往在未来版权检验的时候价值非常低。”

“版权库的价值是一个电影企业特别重要的财富,可能很多在档期票房火爆的电影在那个时候是不值钱的,这些价值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电影时代被忽略了。”王中磊说他从骨子里还是想做一些有生命力的电影,作为文化商人,他更愿意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电影。

当时的冯小刚很像现在的徐峥

据说这是属于年轻导演们最好的时代,一出道就完爆了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导们。但是在王中磊眼中,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华谊最开始是一个“二手”广告公司,当时,正赶上民营企业开始大发展时期,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在广告业赚到了第一桶金,生意做得颇有起色,甚至还拿下了中国银行这样的大客户。然而直到1998年,王中军与同学的一次街头偶遇,一场闲聊,让他们正式走进了影视圈,那年他们投资了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据王中磊说,当时为了接近冯小刚还亲自出演了《没完没了》里的一个配角。为了配合工作,他们在华谊广告公司成立了一个影视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影视部只有四五个人,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他们很快的接触到了当时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三个导演,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

王中磊的回忆很有意思,“陈凯歌当时已经是大师级的人物,拿过大奖;姜文是新锐,刚刚拍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那种状态有点像现在的邓超、赵薇,是以演员身份拍了一个很火的电影,当然《分手大师》和《致青春》就电影本身而言其经典程度还比不上《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是人的状态是很像的;而当时的冯小刚很像现在的徐峥,他不是依靠演员的光环,而是因为拍了另外一种电影,让人很开心,让观众耳目一新。”

华谊兄弟分别与三人合作了三部电影,与陈凯歌合作了《荆轲刺秦王》,与姜文合作了《鬼子来了》,与冯小刚合作了《没完没了》。三部电影中,《荆轲刺秦王》文艺气息浓厚但是票房不佳,《鬼子来了》因为题材敏感,没有通过审核,但是《没完没了》获得了票房佳绩,之后华谊兄弟每年和冯小刚合作一部贺岁档电影,这一模式曾经一度成为业内合作的典范。

如今的华谊在推进“去电影化”战略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培育新人,参照光线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年轻导演的支持,有媒体称之为“去冯小刚战略”,王中磊也公开表示“冯小刚只是我的三十二分之一”。但是回顾刚入行的那段岁月,王中磊还是感慨自己很幸运,一开始就遇对了人。

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到底属于谁?

对于未来,王中磊有很多期许,但是也难掩忧虑。对于国产电影正步入黄金时代的说法,王中磊的看法并不乐观。

“当然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王中磊认为中国的放映市场作为一个未经开采的巨矿,还可以开采十年。他分析,再过十年,中国的电影市场规模可能跟美国相当,美国市场目前一年的票房大概是100多亿美元,而中国电影票房今年大概能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再过十年也将达到100多亿美元。“可这100多亿美元的市场我们建立了之后是谁的呢?我们现在市场份额差不多是五五分,偶尔我们强一些,偶尔他们强一些,在未来到100多亿美元的时候,可能80%是美国电影。“

王中磊有些着急,他甚至将双方的力量对比比作“狼群和羊群”。“中国电影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相比发展时间还非常短,不管是从在人才方面,还是平台方面都很难与好莱坞抗衡,甚至中国整个电影工业体系、管理体系和创新体系都是比较薄弱的。”

“而我们的管理部门,其实对我们这些羊是非常保护的,但是保护具有双面性,保护让我们获得很多扶持,保护的同时也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软绵绵的,逐渐的丧失了战斗力。“

20年了,电影有些事儿依然不能理解

虽然被称作是国产影视公司的龙头,从业20年,王中磊表示自己仍有很多事情“不能理解”,比如监管的“G点”。

“你根本不能理解”,王中磊有点激动,“中国不能拍科幻,但是如果你去问到电影局,电影局说没有啊,但是你放心你报科幻片一定是过不了的。”“连电影的片名都是被审查的范围内,我认为只要没有色情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做了20年电影,我依然还是不能理解。”他很羡慕老外电影所享有的特权,“那为什么对老外没有这些的限制啊,《饥饿游戏》,是讲真人秀然后跟政治跟有关系,我们可不能拍这个。他们可以有《暮光之城》进来,讲吸血鬼的,我们却不行。”

作为一个生意人,也许能想到的办法只能是与这些规则外的对手寻求合作。据公开报道,早在2012年华谊就曾寻求与好莱坞传奇影业合作,联手在中国市场制作电影,但最终没能实现。去年华谊与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QED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参与投资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狂怒》。今年3月又爆出入股Studio8计划。能否通过国际合作在规则内获得最大的活动空间无疑是华谊的尝试。

感情可以是一个尖锐的武器

但终究黄金时代的到来躲不过一场鏖战,国产电影和影视公司竞争的利器究竟是什么?王中磊心中有着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观众进电影院其实是寻找两个刺激,感官刺激和感情刺激,这也是未来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角力的主要战场。感官刺激比拼的是想象力和视觉特效技术,这方面国产电影处于绝对的劣势,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但是,对于感情刺激,中国电影是有优势的,“感情部分可以成为我们的强有力的武器,因为这是中国电影最能打动中国观众的部分。”王中磊指出,只有在一线大城市,观众对进口片才比较偏爱。在二三线城市,观众对本土电影的热情往往要高于进口片。因此,感情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第一个尖锐的武器。

与之相对的,王中磊认为,本土明星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有力武器。“在中国,本土明星还是有很大的亲和力的,粉丝效应也比较强。”因此中国电影业要多挖掘和培养本土明星,面对高速发展的竞争市场,中国电影需要找到利器,用不同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其它观点分享:

【谈尝试】我觉得做电影其实应该不断的打开门去看新的世界,因为观众到电影最重要的是寻求是两个刺激,一个是感官刺激、一个是感情刺激。感官刺激是他要看到他生活中的非见,比如很多想象力的东西、梦幻的东西,以及视觉特效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感情刺激,就是一些很投入的情感,这两个部分需要用很多电影生态去表现,也需要用不同的电影故事来表现。所以在电影创作的部分,我觉得应该是尝试打开各种大门。

【谈“去电影化”】当你的盈利布局还没有稳定的时候,判断一个电影要不要投资就变得举足轻重,因为没有人给你太多尝试的机会,一旦某个投资失误,都会拖累当期业绩,对于投资人来说,这是很敏感的事。正是看到了电影盈利的这种不稳定性,我们才提出“去电影化”。所谓的“去电影化”,并不是不做电影,而是要完善产业链,逐步降低集团利润对电影业务的过度依赖,让企业今后有更稳定的利润组成。我们用了大概四五年的时间做这件事,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吗,最难的时候我们已经度过了!

【谈压力】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电影DNA的公司,华谊兄弟对于优秀电影作品和优秀的市场表现依然有着强烈的渴望,虽然集团战略布局帮我们减少了对电影业务依赖,但是大家还是希望做出成绩,我的电影团队很有压力!我是一个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纠结的人,华谊兄弟也是这样,一方面我们要创造出非常优秀的电影制版的作品,另一方面我也要对投资者和观众负责,因此,对当期的需求我要做很多调整,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谈评价体系】衡量一部电影的价值人们有两个评价体系,一个是市场表现,一个是艺术价值,衡量前者可以简单去看票房表现,而衡量后者往往用版权价值。

【谈烂片】烂片没有太大的电影艺术价值,但是它们有电影价值。电影可以是一个娱乐产品,迅速的、甚至像一台晚会一样拼盘唱完大家拍手就走了。但是也有很多电影是可以刻成黑胶唱片,可以做成CD的,可以被大家鉴赏和收藏的这样的东西,它都是叫电影。

【谈衍生品】本土电影衍生品市场不发达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版权保护不利,衍生品收入几乎都被侵权部分吃掉了;另一方面,本土电影本身的想象力和影响力使得衍生品缺乏延续的可能。

【谈布局游戏】投资手游并非一时兴起,手游是华谊兄弟在互联网业务布局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发行一款游戏的过程和发行电影有很多相通之处,手游用户和电影用户之间也有很高的重合度,用户也非常容易迁移。

【谈互联网板块】其实我们是很低调的去做这个事情,甚至我认为到现在为止华谊所有的举动其实都是最领先、最先进的,其它企业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拷贝当中。互联网部分华谊是最先开始关注手游,而且成功的两次收并购使得华谊现在拥有了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就是掌趣。第二次收购是一个日流量几百万、月收入过亿的新手游公司银汉游戏,6月份发了消息,我们买了一个电影票售票网,布局O2O的平台,我觉得我们真正建立了一条手臂的时候才能说,而不是还没开始做的之前就先喊出来,这是华谊的一个特点。

【谈与狼共舞】中国电影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相比发展时间还非常短,不管是从在人才方面,还是平台方面都很难与好莱坞抗衡,甚至中国整个电影工业体系、管理体系和创新体系都是比较薄弱的。双方的力量对比,就好比狼群和羊群。而我们的管理部门,其实对我们这些羊是非常保护的,但是保护具有双面性,保护让我们获得很多扶持,保护也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软绵绵,逐渐丧失了战斗力。这个行业如果抗争,我认为只有一个方式就是与狼共舞,在竞争中不断模仿、学习,磨尖犄角,唯有如此,才能把握住这个黄金年代。

【谈兄弟】我们两个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几十年连拌嘴和红脸都没有过,这个挺不正常的,两口子还吵过架呢,大概是极度信任吧。因为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错误、有失败、有挫折,但是我们没有指责过对方,或者闹矛盾,反而是越不顺利的时候越是一条心。企业越做越大,我们两个分工也变得越来越不同,他更多的是开疆破土,我这边可能更多是一个细致的运营,他走的速度越快,我跟上的速度也要越快。

【谈马云】我们时常一起聊很多概念,有的时候他说的我听不懂,有时候我坚持的他也疑惑,但是我觉得就是在这种碰撞当中会产生很多的东西。我觉得未来马云先生所搭建的这些理念跟平台,一定对电影行业是起到推动的作用,但不是颠覆的作用。

谈《分手大师》】我觉得这几家大的电影公司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责任,就是丰富我们的电影内容,丰富电影的各种不同形式,就是不能都拍一种电影。像《分手大师》这样比较网络语言比较耍贱的电影其实有很多,大多数都成炮灰了,只有《分手大师》成了,是因为它有非常多的综合性因素成就了它,市场的残酷性还是很强的,包括爱情喜剧,也是最主流的一种电影,每周可能都上四五部,但是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在任何行业跟风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不断的创新。然后《分手》可能是邓超创新了一种戏,但是大家都跟着拍也不一定成功。

【谈《致青春》】明星不管是跨行做导演,还是客串,其实都是充分利用了粉丝经济的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最直截了当的营销,因为减少了非常大的一个电影的告知过程,电影告知是一个陌生的题目,以前没有粉丝经济的时候,电影是透过导演招牌、演员招牌来做一个告知,比如说《致青春》的时候,可能在这个电影没有成功之前,大家口口相传说,赵薇拍的这个电影,先说是赵薇拍的这个电影,最后才《致青春》,成功以后大家就是说《致青春》这样的电影。这个是粉丝经济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谈范冰冰】我们觉得很骄傲的是当华谊兄弟把这些合作的演员捧成了当红明星之后,这些明星没有转过任何其它公司,你看到所有从华谊走的,比如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邓超是合约到了,她选择了另外一个事业的发展期,但他们没有进任何一个经济公司,他们不是说从华谊走了,去了华纳经纪公司,没有,他们全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去发展自己再全方位的娱乐行业中的方向,这个我觉得非常满足了。

【谈华谊20年】今年是华谊兄弟成立的20周年,对我而言,过去这20年,是最有意义的20年,因为这是我人生从24岁到44岁的黄金20年,也是创立公司、组建家庭的20年。

【谈梦想】我们希望将华谊兄弟做成一个持久品牌,将这家企业做成百年老店,为了这个梦想,我们可以牺牲非常多的东西,甚至牺牲我们本人的利益,我们希望这个品牌能成为在世界上有知名度的中国本土娱乐品牌。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