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导演陈木胜专访:要让观众被电影的情绪感染

陈木胜一定不是什么大师导演,但他的作品却伴随着我们这些看着港片的80后影迷的成长。从《天若有情》到电视剧《精武门》再到成龙的《我是谁》以及近些年的《三岔口》和《男儿本色》,这些片并不会总被人们反复提及,但陈木胜与他满满的热血却是港片迷梳理自己观影轨迹时必不可少的注脚。

我不会打架,属于内心澎湃型

记者:去年“德国电影节”上,那个颇受好评的开幕片《阿曼尼亚》(Almanya- Willkommen in Deutschland)的导演雅瑟敏,她说她以前曾经在《我是谁》剧组当过副导演,您还记得吗?

陈木胜:记得!Yasemin嘛,后来我还在香港跟她喝过茶。她当时还是个女孩,那个时候她还在念书、念电影的。她本来不是德国人而是土耳其人,随家人移民去德国的。后来她把她移民搬家的故事搬进大银幕就是那个片(《阿曼尼亚》)了,拍完还拿了奖。

记者:是,所以我觉得还挺有意思。那从《我是谁》说起你与成龙的合作,当时我记得成龙还对你从没打过架表示过诧异?

陈木胜:对,我记得他问过我一次,陈木胜你有没有打过架?我说我没有打过架,成龙就觉得很奇怪:你居然没打过架?男人之间怎么可能没有打过架?他不相信的,他觉得人一定会打过架。但我真的不打,我从小我就不打。我是我们家最小的,我就很听话。成龙可不是,他们常常打架的,从小到大都打架。我听他说,小时候他们吃顿饭都要像打仗一样,因为很多兄弟一起吃饭,僧多肉少,几秒钟全桌的菜就都被抢没了,你不够快不够强,就什么都吃不到……我没有那种遭遇,我是比较静的那种。

记者:对,所以我们做影迷的都很奇怪,你一副很斯文形象的导演,还没打过架,拍出的电影却总是很多暴力甚至是血腥的场面,包括最新的这部《扫毒》:爆头啊断手之类的很常见……

陈木胜:人有很多种嘛,有些人的情绪是很外化的,那比如说我的情绪就比较内在,身为一个创作人,就可能把这种内在的澎湃表现到创作中。这可能也是我从小看电影的影响,我还记得我看完李小龙那个《唐山大兄》,我回家就啊啊的叫唤乱踢,然后我哥跟我说,你再踢,我下一次不带你去看,我才静下来。我那个时候太爱李小龙了,太崇拜他了。

那直到现在我都在想,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带给观众那么澎湃的情绪呢?让大家看完之后不由自主的说:“那个XX导演,XX演员真的非常棒!”我觉得这就是电影的魔力。所以我当导演永远都觉得应该做到:让观众看电影时候要被我的情绪感染,这样子就是成功的。比如我一直佩服到现在的李安导演,你看他的电影,永远在把你带进一个感情的世界,看他的戏好像经历一次奇幻旅程一样,那种对细节的把握,而且我觉得可能他是华人导演的原因,他拍感情戏真的是(全世界)最棒的。

那我自己不是念电影的(科班)出身,我是混片场干起来的,我没有像其他导演那样,在课堂里学过什么电影理论,也没有什么电影教授教给我电影史之类的,那我在当导演之后可能就只会直观的认为要给观众很强烈的情绪表达,我希望观众看我的电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带他们进入一个很惊险,很激烈,很澎湃的观影过程,我就认为这是我当导演的责任,至于那些艺术电影,我就不懂了。

记者:那我能不能说,你刚才提到李小龙,包括李小龙在内,还有张彻胡金铨再到吴宇森,我觉得他们其实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你,哪个算对你影响最大的呢?

陈木胜:我觉得是邵氏时期的导演吧,张彻算一个,还有很多那个时候的导演,哦!刘家良也要算!然后就是袁和平了。其实就动作片来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洪金宝。

《扫毒》三个主角都是我希望“刘古张”三杰是新一代经典

记者:具体到《扫毒》,我个人感觉是,它其实是一部“时装化”的武侠片而已,我能这么理解吗?

陈木胜:可以。我会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以前就受这些片影响长大,其实你看我拍亚洲电视的一个《胜者为王》,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我拍5集,我都把这个赌的题材的电视剧当成电影去拍,然后让赌桌上的较量好像武侠片一样,当时那个时候收视率就非常高。为什么?因为有人的地方就可以有武侠世界,就有侠义心肠的价值。

那说到这次的《扫毒》,到最后其实三个人都已经各自过界了、犯规甚至是犯法了,但那个很重要吗?人生要做那些还没完成的事,梦想也好,复仇也好。你说片子里那个大毒枭,他后来再做什么事也不关三个主角的事了,但我们就要把他灭掉,这才是大侠才会去做的,就算丧命也没关系,因为我要为民除害,这些都是古装武侠片中的。

很多人说,我个人对这些电影的情怀现在才拍出来有一点晚了,但其实我以前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就已经有这方面的(情怀)了。在那之前我一直是新导演,也拍过《天若有情》那类(很有名的电影),可那个时候,我有一半是(属于)电视台的,一年只有一段时间可以去外面拍电影,当时我也是抱着赚钱的目的,讨生活的状态在拍戏,没有自己的立场:究竟你是电影界还是电视界?不知道。很矛盾。那96年我拍《怒火街头》,其实才是我第一部完全离开电视台的电影作品,那时我刚离开“无线电视”就决定要做一个电影人,因为相比电视我更喜欢电影,所以我从那部片开始慢慢寻找自己的风格,寻寻觅觅到现在这部《扫毒》,我觉得我找到了,所以我强化了我个人对这种侠义情怀的表达。

记者:侠义情怀……那我问的再具体一点,就比如说刘青云、张家辉和古天乐,他们三个人如果去讲致敬的年代,他们更像狄龙、张国荣和周润发呢?还是狄龙、姜大卫和王羽那一代呢?

陈木胜:我希望他们最后能创造新的一代经典,因为你看以前的英雄片,他们都是分开去演中间制造一些恩怨,最后大家再一起联合。可是这一次,我故意要每一次都是三个人一起同场飙戏,用最直接的方法去传递情绪:要打就打,要讲就讲,要笑就笑,要哭就哭。那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是用一些比较婉转一点的情绪去体现。这一次我选择比较直接,所以我希望这个方法会创造新的一代经典。

记者:我还挺好奇,你这次的《扫毒》是三个男人,其实我们梳理一下您电影当中很多很多的戏都是三个男人:《三岔口》、《宝贝计划》、《男儿本色》太多太多……

陈木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这么巧。但我只能说,其实三个都是我。我在外面是一个导演,在家是一个家庭妇男,在家族里我又最小,六个兄弟姐妹我是小弟。在生活上我有很多角色,自然想讲的东西也都会从不同的人物去出发,具体到《扫毒》,青云代表很多工作狂的男人,只顾工作,不顾家庭,在外面就拼,拼个你死我活,老婆走了也不顾,这是工作狂的角色。而古天乐代表很爱家的男人,可又内心矛盾很大,要去外面工作,也没时间回家。张家辉呢是一个小男人,没有害人之心,可往往就是一个受害者。其实这是我的三重(人格),而每一次创作我都想有这个意思想去表达这三个不同的角度,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我的贪心,我自己一个人“演”三个角色、三个性格。当然,我也希望我可以多写一些不同的男人,他们在这个社会上分别受到的不同对待。

记者:家庭啊工作啊,这么听起来还挺有类似中年危机的东西,中年男人面临的生活或者精神困境……

陈木胜:也不能讲危机,其实是要(让自己)学会享受这个状态,我觉得人生要做很多的平衡,不能说我在外面是老大,在家里也当老大,这个不过瘾,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入乡随俗,就像我在外面工作都是很庄重的来面对我的同事,带那么大的团队去外面工作,我常常都说要“恩威并重”,不能只有威,你要有恩,人家才会尊重你。所以在外面我是工作狂,但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面的性格,因为你是一个创作人,无论什么人格都要投进去,要想很多东西。演员也是,你要演这个角色,你就要演的很精就要全心投进去。

记者:说起来的话,2013年贺岁档大片《风暴》的导演袁锦麟是您近年长期合作的编剧啊。《风暴》你看过了吗?

陈木胜:对,但《风暴》我还没看过。

记者:这次他首执导筒的作品和你的这部先后上映……

陈木胜:我当然希望大家都好,因为香港动作片已经没有太多人拍了,有新导演能出来拍,也希望他成功,我相信大家的票房肯定是会有一点点影响。但我觉得去年这个档期的票房都非常高,如果容量有那么多,有那么大的话,我觉得绝对可以容纳到两至三部华语片,也不需要外语片的。你看去年有《泰囧》跟《十二生肖》,所以如果用去年的成绩表来算的话,大家应该都会很好,我也希望大家好。

记者:但你觉得票房这么高内地的投资环境就真的变好了吗?我看很多电影公司在投资上还是很保守,比如对于特效大片,像您之前的《全城戒备》,还有包括像一些艺术影片,是不是投资还是不太热情?

陈木胜:也不会,现在的投资环境比我差不多三四年前的《全城戒备》已经好多了,你看那个时候拍三四千万元的电影都根本筹不到款,现在可是已经拍到八九千万甚至一个亿一部的预算了,现在已经进步了。为什么?每一年,我们中国的票房增长那么快,增长到现在一年200亿票房,等到250亿一年的话,我们未来能拍更大型的片子的机会会更多,也会有更多钱去做后期和特效。所以整个世界每一天都在变,就看你自己准备好没有: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驾驭这些大片,这回变成你未来是否成功的因素。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