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电影《夜莺》导演费利普·弥勒:让你看到中国的另一面

中国内地“申奥片”《夜莺》的导演费利普·弥勒,日前在洛杉矶接受了记者专访。弥勒聊起在语言不通的中国的拍片经历,称不懂中文对于他来说并不算特别困难。

《夜莺》导演费利普弥勒

今年,中法合拍片《夜莺》击败了张艺谋的《归来》和刁亦男的《白日焰火》,代表中国大陆征战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该片的导演费利普·弥勒也在日前于洛杉矶接受了时光网的独家专访,分享4年来他拍摄《夜莺》这部电影的点点滴滴。

2002年,费利普·弥勒因为一部电影《蝴蝶》而广为人知。电影讲述了一个8岁的女孩和怪脾气的邻居爷爷一起踏上“寻蝶之旅”的故事。后来费利普·弥勒来到北京国际电影节,当时就有两位制片人问他想不想来中国拍电影。虽然弥勒完全不会说中文,只懂一些很少的词句,但却被这一冒险的想法所打动。“你一辈子只有两次机会冒险并做些疯狂的事,一次是在年轻的时候,另一次就是当你老了以后。“费利普·弥勒笑着说道。

在2009年年末,他开始与人讨论起这部中法合拍片的故事,最后定下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李保田 饰)为了兑现多年前的承诺,准备带着他的夜莺结伴远行,从北京赶赴老家广西,因为儿子(秦昊 饰)和儿媳(李小冉 饰)忙于工作无暇兼顾,使得他不得不带上年仅8岁的孙女(杨心仪 饰)一同出行。伴随一只夜莺,一位老人和一个 都市的小女孩,就这样开始了一场注定不平静的心灵之旅。

《夜莺》“祖孙情”剧照

在导演弥勒看来,不懂中文对于他在中国拍电影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他透露了片场是如何解决语言的问题的:“我的第一个助理导演来自香港,他说英语,但你要知道我的英语其实也没那么好。片场还有两位中国翻译,他们很棒。因为制片人之一宁宁也是中国人,她的丈夫Steve Rene又是法国人。因为有了这些人,语言上的不同不会对拍片有什么影响。我们一会说中文,一会说英语,有时也会说点法语,就这么一路拍了过来。我觉得你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拍电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因为电影工业的词汇都很简单也都存在相似性,你不需要说很多。“

片场的工作人员共有100多人,相比他在法国拍摄类似电影所能支配的人力多出很多。“在法国我的摄制组可能就60人左右。但在中国,工作人员中有很多年轻人,他们都干活很快。在中国拍电影你需要有更多即兴创作的能力,因为现实可能会与事前准备的计划非常不同。

与此同时,《夜莺》也是弥勒首次用数码取代胶片拍摄的一部电影,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工作的方式。弥勒说:“用数码你可以拍到天荒地老永不喊‘Cut’,但是剪辑的时候你会有太多工作要做,这样会很复杂。当你用35mm胶片拍过很多电影之后,你就不会想这么拍了。所以即使我是用数码拍摄的,但我的工作方式还是35mm式的。

虽然这部《夜莺》是弥勒与内地摄影师孙明的首度合作,但导演弥勒非常信任他。两人在开拍前一起看了很多电影,弥勒告诉他那些是他想要的,哪些是他不喜欢的,孙明也分享了自己的意见,于是开始拍摄时孙明很快就能明白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合作过程非常顺利。

谈到演员,弥勒导演表示对于选角非常满意。开拍之前,弥勒看了很多部中国电影,得出的结论便是:“中国的演员很容易演得过火,这和欧洲的叙事节奏,特别是法国的很不一样。”因为弥勒并不能听懂中文台词,所以中方的制片人也参与了选角工作。

虽然有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隔阂,但在弥勒看来,最大的困难反而是一个全球电影皆需面临的难题——“资金”。“人们总是会问在中国拍片什么最难,最难的可能是资金的问题。制作一部《夜莺》这样的电影在中国很难找到资金。制作人走访了很多亲朋好友筹集资金,我们在2012年末拍完电影时,甚至要等5个月才能开始剪辑,当时我还很担心这部电影可能没法完成。"弥勒说。

好在这部电影最终还是完成了,《夜莺》也许没法像很多投资多很大的国产片那样卖座,但这部影片最终却击败了《归来》等劲敌,代表中国大陆参选奥斯卡。弥勒说:“我喜欢美好的事物,以及细腻的情感。这是我的风格,也是我所钟爱的。所以我想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这也会是一部好电影。因为人们可以透过这部影片看到中国的另一面。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