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格瓦拉李磊:大电影《奔跑吧兄弟》是内地电影市场需求!

《奔跑吧兄弟》电影版,截至到2月7日,票房已经达到3.68亿,这个数字告诉市场,2014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的火爆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市场的选择。

《奔跑吧兄弟》剧照

《奔跑吧兄弟》电影版,截至到2月7日,票房已经达到3.68亿,这个数字告诉市场,2014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的火爆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市场的选择。

当然,与《爸爸去哪儿》不同的是,《奔跑吧兄弟》电影版在观众中的口碑非常不尽人意,《爸爸去哪儿》电影版的豆瓣、时光网、格瓦拉评分分别为6.3、5.7、8.5,《奔跑吧兄弟》的豆瓣、时光网、格瓦拉最新评分分别为3.3、4.0、6.4,票房与评分反向飞涨,说明观众对娱乐需求程度的不断增高,与娱乐产品的品质和水准完全不成比例,《跑男》不会像冯小刚说的那样“杀死”华语电影,反之,市场需要更多、更优质、更用心的《跑男》。

市场越来越好 对电影产业终究是好事

在《奔跑吧兄弟》复刻了《爸爸去哪儿》的奇迹指数之后,普通观众的蜂拥而至与媒体、电影圈的口诛笔伐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在微博、朋友等社交媒体中,关于《跑男》的评论也是“好笑”与“无味”参半,目前的现状就是观众看得挺开心,影院赚得乐开花,专家影评人横眉冷对,媒体忙着站在中间输出各方的观点。

以一个电影行业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邓先生上个世纪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奔跑吧兄弟》票房大卖,让往年被动画片占据的寒假档又有了新的动力源,2015年伊始,在《智取威虎山》、《重返20岁》、《霍比特人》、《十万个冷笑话》等电影的带动下,1月寒假档直接超越了去年的12月贺岁档成绩,以往冷热两重天的档期波峰波谷在“奔跑的观众”的带动下差额正在逐步减小,体量正在携手向上,市场越来越好的最终结果对于所有上映电影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电影已不仅是艺术 而是娱乐消费品

《奔跑吧兄弟》的成绩并非是电影行业的一次沃顿商学院级别的经典教案,投资人准确的判断和项目完善的执行力都是一般院线电影尚未企及的高度,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就应该比其他电影更具备商业的成功基础。

电影圈流行一个观点“任何一次奇迹都无法复制”,而《奔跑吧兄弟》最具价值的经验就是告诉了大家,只要操作得当,复刻神话不再是痴想。当然,想要复制神话,首先要读懂市场。首先,是这一类电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教科书电影,而是一种在内地特质最为突出的娱乐社交消费品,在电视节目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轰炸之下,这一类产品已经如当年的恒源祥、脑白金一样深入到了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每一个普通电视观众心中,每周五回家看《跑男》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周末固定娱乐项目,这样的群众告知度是任何一部传统电影都无法做到的。与唱K、吃饭、购物等休闲消费相比,越来越便宜的电影票必然会成为大多数人的娱乐选择,也是同类人群的最低话题成本,在这个只能娱乐的当下,最具群众基础的电影被消费的可能性越大也是必然。

第二,内地电影市场是一个类型化比较明确的交易所,中国的电影观众相比于其他国家的观众来说是非常幸福的,在院线之外,能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全世界的优秀电影,在好莱坞电影的不断滋养下,其实已经培养出了非常准确的判断力。一部电影进入院线之后,观众不会在意宣传的定位,在他们的眼中会被自然归类成为喜剧、爱情、犯罪等题材类别,再看看国产电影票房的前几名,与《泰囧》、《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等片的票房相比,《奔跑吧兄弟》目前的成绩估计还未进入第一集团,这点票房在一年300亿的大市场里又有什么可以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第三,再看看圈钱的讨论,大家都觉得是一次低成本的“偷鸡摸狗”,但从母体电视节目的播出周期和覆盖范围相比,综艺电影的营销成本在这个角度超越了任何一部电影的广告支出,如果按电视台广告费折算,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看看电影票房,某些程度上也算合理了吧。但此类电影目前在内容上有着天然的短板,这是限制他们无法达到票房第一集团的关键所在。而接下来的春节档,我们能看到“两个爸爸”的正面PK,一个是上一批人员的电影化,一个是新一批人员的直接转化,春节档过后,我们将看到,到底观众更买谁的帐。

成熟电影市场应该多重兼容

一味打压或者盲目模仿都是灾难

成熟的电影市场是具有多重兼容性的,能在各个纬度满足不同层面,《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这种现象级电影势必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但如果一味打压或者完全照搬,不管哪一个都是灾难。在合理化的商业市场环境中,解决方案会自然浮出水面,一旦有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人为因素都不是一个应有的态度,与讨论一部电影的成败相比,合理的制度建设是目前中国电影最急需解决的关键所在。

写到这里,想起郭德纲的一句名言,“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话糙了一点,但道理都在了。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