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影视剧要获得观众 最需要的还是打动人心

《琅琊榜》为何能脱颖而出?反观一众“神逻辑”“零节操”“渣特效”的神剧、雷剧,我们不难得到答案。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恰恰反映出整个影视产业的病态与不正常。

近日,刚完结的电视剧《琅琊榜》引起热议,相关话题在“朋友圈”刷屏。但与以往的网络小说改编剧相比,该剧突破了“高人气伴随高吐槽”的惯例,获得了年轻观众与评论界一边倒的好评。

《琅琊榜》为何能脱颖而出?反观一众“神逻辑”“零节操”“渣特效”的神剧、雷剧,我们不难得到答案。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恰恰反映出整个影视产业的病态与不正常。拨开一番凑热闹的品头论足,这种“鹤立鸡群”的现象,更值得业界反思。

观众的审美能力需要被尊重

从艺术创作层面来看,《琅琊榜》还有待提高。编剧柏邦妮认为,“剧本层面就不算上佳:坏人从未得逞,好人全无弱点,人物黑白分明,也没有成长或翻转;危机在还未引爆之前,就自动解除了。”编剧李亚玲则指出,该剧的编剧在信息的露与藏上处理不到位,故事的切入角度错误;前几集出场人物散乱,没有重大事件迅速引发高潮和悬念。这些也被认为是其开播前期收视平平的影响因素。

尽管如此,《琅琊榜》仍然获得了众多好评。网友认为“值得熬夜追”,其颇具艺术美感的摄影风格、考究的细节也都受到追捧。数据统计,仅10月14日,大结局播出的前一天,该剧就创下高达3.3亿次的网上点击和1.085%的收视率,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收视排行榜排名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叫座电视剧。

有专家表示,“表演精彩、制作用心、剧情抓人”,这些观众吐露的追剧原因,并非什么创新,而恰恰是回归了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审美常识和艺术特征。《琅琊榜》试图追求的是电视剧作品应该达到的审美品质:用影像讲一个好故事,并传递引人向上的价值观。

该剧制片人侯鸿亮透露,从购买小说版权到开拍,团队筹备了3年时间,主要时间用在打磨剧本上。开拍后,单集成本达到每集200万元,其中制作投入超过演员费用。“沉得住气,有自己坚守的底线,是团队的默契。”

而当前电视剧制作的情况却往往是,出于演员档期与缩减制作费等考虑,以快为最高标准,“恨不得一天拍两集”。导演孔笙表示,“做剧就是拍一个好看的故事,认真对待作品、观众和市场,与题材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孔笙进一步解释说,要尊重观众的审美能力,只有精品电视剧才能真正获得观众认同。

网络改编剧的春天来了吗?

电视剧《琅琊榜》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原著小说曾在起点中文网连续高居榜首,被封为架空历史类年度网络最佳。近年来,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汹涌袭来,相继开播的《何以笙箫默》《花千骨》《云中歌》等,都属此列。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到2016年,计划开拍或播出的网络小说改编剧超过30部。据业内人士透露,两年前,一部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卖出三四十万元是常态,而如今,开价200万元以上的网络小说不在少数,如此更引发了网络创作热情的高涨,甚至被一些媒体称为“文学3.0”时代。

不过,互联网新势力加入影视产业后,带来的影响可谓利弊参半。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刘德濒分析,盛大、天涯、起点等一些互联网文学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囤积大量优秀网络小说。这些热门小说天生的优点在于它是经过数据检验的作品。有多少点击量和评论、有多少追看者和粉丝,决定了它被改编后的市场预期、观众定位以及可预测的受众数量。这些数据增强了风险的可控性。

从电视剧创作的过程来看,其应有的一个特性就是互动性,边写、边拍、边播,与观众不断互动并根据观众反馈调整创作方向,是美、日、韩、欧洲电视剧的惯常制播流程,但中国电视剧创作缺乏互动性,网络小说却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分章、分节、分阶段连载,读者的反馈意见很快传导给作者,喜欢或讨厌很直观,这正好补足了电视剧互动性不足这块短板。

不过,网络改编剧的大行其道,弊端也日渐显露。有专家分析认为,大量的资本涌入,优质的网络小说资源供不应求,疯狂占有的背后是盲目地开发、快速兑现利益的需求。在这场杀伐决斗中,重要的不再是艺术标准,而是怎么卖,以及能够在哪几种渠道上卖。影评人杨文山认为,大多数网络改编剧除了搅动市场之外,并没有对影视产业产生任何积极影响。

潮流虽新,标准不变

中国电视剧在体量和质量上不成正比,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则更是如此。截至8月,2015年收视率最高的15部电视剧中,有5部是小说改编剧,其中4部是网络改编剧。然而往前看,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发行的《中国电视剧年度选集》统计,2013年至2014年两年推介的40部剧中,没有一部是网络改编剧。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李胜利认为,从网络文学中筛选出优质的、适合影视改编的网络小说进行创作,其实与过去改编传统小说,改编话剧、广播剧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影视公司找到了一个新的素材库。其好与坏的判断标准是不变的:第一,就作品品质而言,要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第二,就播出效果而言,应有较好的收视率和广泛的美誉度,即可看性,换言之,就是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囤有网络小说,虽是目前的热潮,却远非万事大吉。一部优质的、有内容的网络小说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刘德濒分析,针对网络小说本身的特点,热门的、优质的网络小说,其故事情节一定是跌宕起伏的,因为吸引读者看下去是它的主要目标。其情节量巨大的特点,正是一部好电视剧最需要的。这也是优秀网络小说更容易被改编的原因。但在塑造人物、主题深度上,网络小说比传统小说略差。要想把一部网络小说改得更深刻,需要下功夫去塑造人物、挖掘主题,补足其缺陷。有很多失败的影视剧,掺杂了太多的非艺术因素在里面,违反了电视剧创作规律,难成好戏。

而关于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侯鸿亮的见解是:“我不排斥商业,我们应该了解市场的需求。但是也不能完全去迎合,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不能放弃创作者的自我表达,我认为这是一个底线。在选择项目时,一是看内容上能否给创作者带来新鲜感;另一个是看能不能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复制和追求利润,创作者需要有创造的空间来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反过来,有了创造力也就有了表现力,作品的厚度、含金量也就有了保证。制作层面精益求精,应该是一个工作习惯。”

追本溯源,影视产业卖的是什么,是内容。再华丽奢靡的外壳、再吸引眼球的话题,都掩盖不住一个苍白无力的故事。许多从业者认为观众难以捉摸,但也许观众最简单。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才应该是这个行业的本质追求。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