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解析 / 正文

政策限制趋严 上影集团35亿注资派拉蒙疑遭叫停

除了政策限制,很多国外公司在引进中方资本时也不乏寻找“接盘侠”之嫌。在国外电影产业从制作、特效到影院、票房等方面纷纷进入疲软或下滑期后,中资出海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3月8日,据美国权威影视杂志《Variety》报道,派拉蒙和上影集团、华桦影业之间10亿美元(约合近70亿人民币,双方各占50%)的交易,最近遇到了大阻碍。知情人士称,因为中国政府限制资金外流,最近好莱坞的几桩并购案和交易都停了下来。

除了政策限制,很多国外公司在引进中方资本时也不乏寻找“接盘侠”之嫌。在国外电影产业从制作、特效到影院、票房等方面纷纷进入疲软或下滑期后,中资出海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3月8日,上海电影股价下跌2.37%;3月9日,上海电影股价再跌2.95%,报收35.92元/股。

资本外逃+特朗普新政,中国政策限制趋严

2017年1月份,上影集团、华桦影业曾宣布它们将投资派拉蒙影业未来3年的所有影片,甚至包括不再中国上映的电影。这项交易从2016年11月就开始洽谈,一直到2017年1月才浮出水面。

据《Variety》报道,上海电影与华桦传媒将向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注资10亿美元。根据协议条款,上影和华桦将在派拉蒙未来三年的每部电影制作中至少提供25%的资金,并有权选择延长合作期限。

但是中国限制资金外流的政策导致这项交易不能按照时间表顺利进行。特别是上影集团作为国企,连10亿美元的第一期份额都很难从中国转移到美国。

而上影集团的合作伙伴华桦影业受到的影响却没有那么大,由于其是私人持有,而且已经在海外储备了充足的资金,受外汇管制的约束力没有那么大。一位接近华桦影业的业内人士透露,外流资金管制确实是个障碍,但华桦影业会努力推进这笔交易如期进行。华桦影业在邮件中称,该笔交易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滑6.5%,促使一大批中国资金外流,中国海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国内投资。下半年,中国政府迫不得已开始进行行政限制。

此外,中国外汇占款已连续下滑达15个月。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降至29982.04亿美元,创2011年2月以来的近六年最低水平,为连续七个月下降。

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两项指标的双双下降,通常意义上被看做是资本外流压力的体现。中资的严重外流引起了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视。

上影集团在2016年8月成功上市,募集了1.36亿美元资金。但因为它的国资背景,只能遵守规矩,不能打政策擦边球。哪怕它和派拉蒙的这项交易基本没有风险,而且不伤害它本身的核心业务。

针对目前虽遇到的障碍,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是桦桦影业作为交易代表,先按期全额支付中方的1.5亿美元,然后上影在国内把资金交付给桦桦影业。再或者,上影把自己的交易份额作为贷款交付给桦桦影业,先保障这笔交易顺利推进。

目前来看,这三家公司之间的合作意愿非常强烈,都希望能跨越阻碍。华桦影业曾经投资过好几部派拉蒙电影,包括《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在中国取得了1.62亿美元票房。同时,上影集团、华桦影业还计划在派拉蒙开一家合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第一桩因为政策限制而受影响的海外娱乐行业交易。此前,大连万达收购电视制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DCP)的10亿美元并购案也受到了影响。

知情人士称,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尝试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去年11月达成的这份协议。在DCP拍卖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家竞争者能拿出万达开出的10亿美元价格。

但是,这项交易仍然遇到了麻烦。有业内人士将其归因于在美国特朗普新政府的政治紧张气氛下,中国正在采取措施阻止资本外逃。

国企加入攻占好莱坞大军,但前方可能是“夕阳陷阱”

都说2017年是好莱坞大片之年,但这不仅体现在将在国内上映的超过30部好莱坞大片片单,更加体现在了资本层面。

派拉蒙本身就与国内的影视公司合作颇多,万达和阿里影业均与其有过很多交集。此前,华桦传媒与派拉蒙曾合作拍摄过几部电影,上影集团也曾投资拍摄《侠探杰克:永不回头》。

同样是在今年1月份,中国电影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500万美元(约合1亿人民币)与环球制片有限公司就影片《速度与激情8》进行项目投资合作,在区域内为该影片提供影院发行。

一个是中影一部电影投资1亿,一个是上影华桦三年70亿的注资。可见,接下来内地与好莱坞的合作将越来越深入,资本投入也将越来越庞大。

但这次不同的是,中影和上影均是国企背景,且涉及金额巨大,这背后的意义也更加突出。

近期来看,继中国民企大量布局国际化之后,中国国企也继续出海,中国资本开始手握电影的市场和渠道,以令好莱坞诸侯,这无疑是一件特别令人兴奋的好事情。但是,大跃进的背后,越往后的风险可能会越大。

随着好莱坞A级/A+级的大制作向中国开放,中国电影会从中得到快速成长和进步。但是,好莱坞之所以愿意向中国资本敞开怀抱,是因为好莱坞大片在近几年已经进入瓶颈,所以不得不依靠中国电影工业的新贵以及国企大哥,利用中国电影界的土豪来分担风险。

最近5年来,北美票房已经连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北美年度票房2012年共计108.36亿美元;2013年109.2亿;2014年103.5亿,较2013年下降5%,北美影市经历了相当低迷的一年,TOP10影片无一突破4亿美元;2015北美全年总票房终于突破110亿达到111.22亿美元;2016年北美票房收入113.75亿,依然增长缓慢。

尽管今年在国内仍然还有多部好莱坞大片上映,也有很强的吸金能力。但是大多仍是靠系列续集撑腰,看似繁华,实则暴露了好莱坞已经进入了创新的瓶颈,长此以往,势必衰落。

2015年好莱坞电影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里,《星球大战7》《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2》在内续集电影占据了7个席位,另外三部电影《头脑特工队》《火星救援》和《灰姑娘》中,后两部也并非原创作品。

2016年美国本土一共有36部续集(包括前传和衍生作品)上映,而在前两年,续集电影都还没超过30部。

据《时光网》报道,伴随着大投资和续集电影的扎堆上马,去年年中太平洋彼岸却传来诸多票房扑街的噩耗:《独立日2》《猎神》等大投资票房惨淡,《超级名模2》《邻居大战2》等中低成本的续集成绩也不理想,福斯的《X战警:天启》的票房并不及《逆转未来》,派拉蒙影业更是被《忍者神龟2》《宾虚》等电影的失利坑惨了,去年全年利润的下降幅度超过了1500%。美国《财富》杂志则将2016年的暑期档称为“票房毒药之夏”。

《虎嗅》在其编译的《好莱坞已死》一文中称:梦工厂去年38亿美元就卖给了康卡斯特,派拉蒙最近的估值也就在100亿美元上下,跟20多年前维亚康姆收购它时的出价几乎一样。2007年至2011年,全美五大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派拉蒙环球影业和迪士尼)的总利润下降了40%;并且,目前来自电影的利润在这些公司或其母公司总利润中的占比还不到10%。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会下降到5%左右,到时能够幸免的恐怕只有迪士尼。

除了票房陷入疲软,2016年开始,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更是开始了一轮高层大动荡:

2016年4月,梦工场动画被NBC环球收购,创始人杰弗里·卡森伯格退出一线;

2016年6月,福斯影业宣布在任17年的CEO吉姆·吉亚诺普罗斯将在2017年任满离职;

2016年9月,派拉蒙影业副主席罗伯·摩尔被强制辞退;

2016年10月,美国电信公司AT&T收购时代华纳,华纳影业主席格雷?西尔弗曼卸任。

2017年1月,索尼影业CEO迈克尔·林顿离职;美国传奇影业创始人兼CEO托马斯·图尔宣布辞职;

2017年2月,外媒曝派拉蒙影业CEO布拉德·格雷将下课;而环球影业主席唐娜·朗雷的合同也将到期,去留目前没有定论。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歪果仁”搞不下去的残羹剩饭,怎么会舍得卖到异国他乡?如果中国的土豪一直往海外的夕阳产业洒金,的确值得忧虑。

与其“走出去”不如“引进来”,让好莱坞为中国电影打工

2016年初,被万达230亿收购的传奇影业已是连续两年巨亏,2015年传奇影业营业总收入30.2亿,净利润-36.3亿,负债总额93.5亿;2014年营业总收入26.3亿,净利润-22.4亿,负债总额约90亿。今年传奇影业《魔兽》《长城》的表现均不及预期。

《魔兽》《长城》制作成本及票房统计

就如同TCL收购法国汤姆逊,明基收购德国西门子手机业务,联想收购美国摩托罗拉,这些都是中国买下的国外夕阳产业。一开始看似是赚了便宜的好事,实则是在“打折促销”的活动中买来了包袱。

当下,中国的电影工业的确是在野蛮生长后的上升期,但是在国外已经濒临夕阳产业,就连好莱坞也在逐渐衰落。

中国资本想要走出去,需要警惕这些“夕阳陷阱”。国外的公司之所以愿意被收购,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在国外电影特效公司、影院、制作公司等等已经是或者即将是夕阳工业了。

2012年,小马奔腾公司和印度一家公司以3020万美元价格联合收购了美国知名特效公司数字领域(Digital Domain),性价比相当之高。然而,特效行业的低利润使数字领域集团背负巨额债务,收购之后,盈利依然是个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收购法则是不允许对收购公司进行裁员的,而收购公司的这帮员工又特别贵,还得养着他们,最后,小马奔腾又不得不把这家特效公司卖出。

中国企业在海外影视市场的频繁操作有利于中方国际化商业版图的进一步拓展,但频繁的资本操作也会伴随相应的投资并购风险。这种风险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预期并不好,大量的资本外流,从金融安全角度来看,国家也会加强对外汇资本的管制。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跨国并购,资本方面的运作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

因此,与其“走出去”,不如“引进来”。与其踏入国外的“夕阳陷阱”,不如将国外的优质团队引入国内,让好莱坞团队为中国电影打工。

因为中国的电影工业仍然处于上升期。特别是像上影、中影这样的国企,更不应该像孔子学院一样,肩负着所谓的民族使命去覆盖国外的土地,而是应该跟着市场的需求走,将国外优质的电影团队带入国内。

比如,《绝地逃亡》的导演雷尼·哈林就在中国成立了制作公司。最近的这两年,雷尼·哈林一直都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2016年6月,《好莱坞报道》中文站报道,雷尼。哈林在中国成立的这家制片公司名叫Midnight Sun Pictures,资金来自北京的嘉博文化集团,按照双方的协议,嘉博集团将拥有Midnight Sun公司电影的优先权。该公司将打造中国本土影片,以及中国跟外国合拍的电影,其主要将制作类型电影和动作大片。

还有预计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导演同样也是雷尼·哈林,由由阿里影业与呈祥影视联合出品,王力宏、宋茜主演。

比起中国资本在海外的攻城略地,如何提升国产电影的质量才是真正的民族大事。

今年春节档的两部头部大片《功夫瑜伽》和《西游伏妖篇》均不约而同选择了国外的特效团队。其中,《西游伏妖篇》的背后是徐克御用的两家韩国特效公司mofac&alfred和Dexter,而《功夫瑜伽》的特效也是由韩国公司Dexter完成。中国有钱也有市场。完全有能力吸引好莱坞和日韩等全世界的优势电影从业人员为中国电影打工。

当下,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大部分的国产电影只能靠政策保护存活。然而,电影保护制度对国产电影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它让国产电影变得进取心不强,始终长不大。就跟汽车行业垄断一样,养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低能的巨婴。

因此,与其让国内资本走出去,不如将其用来引入国外的优质团队,让国外的先进电影产业进驻中国,雇佣更多的中国员工,让中国电影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迅速提升自己。在解决国产电影竞争力的不足的同时,再通过打造完善的分级制度,让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真正地走向全球化,进入丰富题材的百家争鸣,这才是给国产电影创造的最好的环境。

希望我们中国所有的电影人,都有这个自信和能力,去跟国外的大片正面交锋!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