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收官 持续助力电影产业发展

从对市场现状的探讨、电影行业相关企业的展示到具体项目的推进,身处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从业者都能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中有所收获。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于4月2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完美收官。为期3天的电影市场活动全面涵盖了电影产业的方方面面,从对市场现状的探讨、电影行业相关企业的展示到具体项目的推进,身处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从业者都能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中有所收获。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行业外资本对电影产业的青睐,让全球范围内的电影人开始瞩目东方电影的发展。与此同时,行业内对于电影交易平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创办于2011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从第三届开始,把原先的“北京电影洽商”更名为“电影市场”,并逐步细化为“电影要素交易平台”和“项目创投交易平台”,稳定设立招商展会、项目创投、行业对话、特约活动、签约仪式五版块,围绕“展示·推介·交流·交易”主题,搭建持续性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参展项目和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全方位提升,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电影市场体系。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交易平台,今年的电影市场交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74.58亿人民币。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时期,而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版块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新鲜血液和优质资源,同时更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历程上增添了中国特色的电影色彩。

招商展会:保持较快增长水平  深度广度均有拓展

自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创办以来,招商展会就是着力电影行业交流发展的版块之一,据统计,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共吸引了257家国内外影视公司和机构注册报名,其中国际展商74家,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以色列、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最终进驻电影市场的国内外影视公司和机构共190家。为满足展商要求,本届电影市场招商展会重新进行展位规划,增加展区面积,同时本次招商展会版块加大海外招展力度,并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研发电影新技术、探索营销新模式的重点展商进行集中推介和展示。

据统计,本届电影市场三天累计观展人次达3万余人。从展商类别来看,制片公司仍然占据主流,约为37%;版权销售与代理类型的公司呈现增长趋势,约占11%;此外今年影视科技和影视技术公司及企业占比10% , 宣传营销类企业和机构占比约为7%,发行公司占到6%,法律服务及金融机构各占3%,其余为2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招商展会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较往年均有较大拓展。在广度上,展会已经初步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包括投融资、制片、宣传营销、放映、后期制作、版权衍生及相关法律帮助在内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体现;在深度上,则已经渗透到包括剧本策划、艺人经纪、特效场景搭建、电影试映反馈等行业垂直细分领域。不难看出,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版块坚持提升国产电影制作水平的初衷,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项目创投:扶持力度加大  引入赞助奖项

作为电影项目孵化器的项目创投从始至终致力于推广国产电影、培养青年影人,每年该版块都会筛选数十个优质项目,为其提供直面投资方、制片人、发行方、乃至营销推广方与相关媒体的机会,对于缺乏资历和资金的年轻创作群体来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项目创投版块已经成为他们展示才华的重要舞台。

今年电影市场项目创投版块征集到电影项目共计712个,整体规模较上届增长5.6%,其中,80、90后新锐工作室申报的项目为246个,占比34.6%,更有超过6成的项目已筹得一定资金用于项目开发及拍摄。在征集到的项目中,爱情类项目数量居首,达195个,超过申报总数的四分之一;其次为喜剧类,项目数量168个,占比约为23.6%;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悬疑类项目增长明显,共收到项目135个,约占19.0%,跻身今年第三大类型;动作类项目89个,约占12.5%;科幻和奇幻类项目共征集75个,占比约为10.5%。

本届电影市场项目创投在往届基础上加大了扶持力度,除颁发四项大奖外,还引入了赞助类奖项,与国内外影视机构携手共同扶植青年影人,助力青年影人进入国际市场。

本届项目创投终审评委由著名编剧何冀平,知名导演李杨以及资深制片人陶昆组成,资深业内人士何韵明、秦海燕更是倾力相助,担任本届创投培训师,向进入终选的10组青年项目方面授机宜,为其把脉故事创意、会诊项目开发、教授洽谈技巧,对于处在“萌芽期”的年轻项目及青年影人提供了实质性的专业帮助,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在4月19日的项目创投决赛现场,经过路演及评审提问等环节,组委会“特别大奖”授予以独特视角讲述人性在污染与利益间挣扎的项目《森山之雾》。《塔台惊魂》、《不可杀戮》、《红章鱼》分别获得“最具商业潜力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及“最具创意奖”。其中《红章鱼》、《森山之雾》还获得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授予的“境外推广奖”。

行业对话:平心静气冷静思考 关注故事回归理性  

在在过去的七年中,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额实现了长足发展,增幅达到663%,而市场的热情和冲动也随着银幕数和票房的不断攀高而愈发强烈,但2016年电影票房增速放缓打击了很多业内外人士的信心,在这种落差的影响下,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给行业提供了一个平心静气理性思考的机会。

本届电影市场的行业对话版块设计了四场论坛,就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展开对话讨论。汇集中外电影人创意和观念的论坛现场观点鲜明、态度诚恳,为中国电影出谋划策。包括电影市场新格局、类型电影的创新与融合、网络大电影及电影产业链新业态、电影艺术与科学等在内的论坛主题,全面覆盖电影行业从业者们目前关注的各个环节。    

在由艺恩承办的“融合·破冰·博弈-电影市场新格局”论坛上,不少影视业内人士坦言“故事才是电影的核心”,中国电影在经过去年的票房泡沫后,应该回归理性,更加关注故事本身。

特约活动:聚焦热点话题  紧跟发展趋势

每年电影市场的特约活动都会聚焦业内的热点话题,紧跟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在推动电影产业内生动力上发挥作用。今年的特约活动版块参照国际著名电影节标准,在满足国内外电影机构及公司对自身品牌、业务及项目宣传需求的同时,积极整合行业资源,提供涵盖项目路演、企业发布、沙龙活动在内的多元化解决方案,为各参与方的深度市场开发及合作提供平台。

在往年的特约活动中,关于资本、互联网+、IP、电影新力量、合拍模式的话题都是“老生常谈”,但随着电影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样的话题在今年又呈现出新的着力点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关于网络大电影和网络直播的发展空间、内容付费浪潮、视效费用解析等新鲜议题同样是本届电影市场的特约活动中业内专家讨论的重点。

在主题为“英雄莫问出处——华语新生代导演的路径选择”的论坛上,资深电影人文隽为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加油鼓劲,在他看来,中国年轻导演应该珍惜并合理利用目前充满机遇的良好环境。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俞剑红也认为,目前电影人才的成长路径有很多,但各种途径归根结底都是要让新人导演充分参与到电影工业的流程中,真正理解电影、融入电影。

签约仪式:类型逐渐丰富  签约再创新高

作为电影市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历届签约仪式皆能通过一系列热门影片和相关公司重磅项目及合作的发布,吸引各界目光,提振行业士气,为业内人士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更为电影行业跨产业合作以及资源整合打造优质平台。

在4月21日的签约仪式上,众多年轻优质项目与业内资深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共识。大地影院集团收购橙天嘉禾中国影城、万达影业投资《胜利者》、《心理罪》等12部影片,保利影业收购星星文化100%股权,北京文化投资影片《封神三部曲》等项目。据统计,本次签约仪式共有108家企业的56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达到174.58亿元,同比增长6.9%。

从本次签约仪式的项目类型分布可以看出,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签约项目类型逐渐丰富,已经初步摆脱以电影项目为主的单一模式,开始向包括传统电影项目、电影基金项目、电影建设项目在内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为与业内人士连接最为紧密的单元,电影市场的行业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整个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行业影响力。如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版块已成为电影节的一张“名片”,在聚集行业资源、促进产业迭代、夯实发展基础、培养新生力量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将继续依托首都的地理人文及政策优势,通过签约仪式、招商展会、项目创投、行业对话、特约活动五个版块,搭建行业交流平台,营造丰富有序的市场氛围,努力帮助和挖掘年轻创作者,提升中国电影海外影响力,助力电影产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