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中国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在加强

中国观众正在有机会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欣赏电影,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在加强。其中,非官方的电影策展就是其中的重要渠道,而且正在愈加丰富。

 

 中国观众正在有机会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欣赏电影,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在加强。其中,非官方的电影策展就是其中的重要渠道,而且正在愈加丰富。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北京周末,两位策展人李姗姗和马贺亮都很忙,前者在电影资料馆策划了一场“极地光影”的北欧地区电影展映,后者则在中国传媒大学做了偏科幻类型短片的展映活动。

“极地光影”仅仅只是电影资料馆丰富展映活动中的一场。同时,展映8部影片的巴西电影展也在进行中,这种以国别电影作为单元的放映活动很大程度上带有国家间文化交流的色彩。

李姗姗的策展资金来源于外国大使馆的文化基金以及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文化对等”是此类展映得以进行的一项基础。明年,她将带着内地影片前往挪威进行放映。

相对于多以艺术电影为片单的国内策展活动,马贺亮和他团队策划的“奇观影展”更像一个少数派,这个影展的展映片单侧重于科幻、奇幻等强类型片。

经过大半年的征集,奇观影展收集到来自全世界的科幻短片,最终选择了25部影片在两天内集中放映。偏类型的展映方向也预示着“奇观影展”在商业上有更大的诉求,影迷社群的建立和项目孵化是奇观影展所想要做的。

FIRST主动放映观影现场

奇观影展没有设闭幕片,马贺亮对《三声》表示,影展一开动,后续内容层面的动作就都在“路上了”。在电影资料馆的展映活动结束后,李姗姗将同导演一同前往上海,而在上海站之后,“极地光影”在南京、广州、西安等地的展映也都在计划序列中。

细心的影迷们可能会发现,这两年来国内的电影展映活动突然丰富起来。此前接受我们采访的《村戏》导演郑大圣,他的多部影片在今年相继走过了平遥国际影展、杭州平行影像周、杭州青年电影节、毒舌电影“华语电影11人”等展映活动。

在大的国内“电影节”之外,格调不同的电影展映是我们这次关注的对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愈加丰富的国内电影放映生态。就在此时,FIRST旗下的“主动放映”在位于望京合生麒麟新天地的B1层,其合作开发的磁剧场在循环播放动画、实验及剧情短片。

这也是FIRST主动放映负责人,策展人王一殊所强调的观众与影像空间对话的意义,“借由流动的观众,不断变化的观看主体,创造一个类影像展览的空间,陈列影像,完成一场观看行为的实验。”

丰富的策展也让放映空间不断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主动放映已经走向了简阳,长治等城市的文艺空间,“这可能会改变未来一代人的文化消费习惯”,王一殊对《三声》说。

“要做有趣和想象力的电影”

第三届“极地光影”影展现场

上周末刚结束的“极地广影”影展已经是第三届了,这个影展主要以北极圈内发生、拍摄的故事为展映片单。

展映片单很多是同特罗姆瑟电影节合作的影片。“有一年我的电影项目在这个电影节展映,然后看了很多影片,发现这种地理环境上的人都有一种极端的性格,我觉得很有意思,回来后就做了一个展映的计划。”

李姗姗是“极地光影”的策展人,她向《三声》回忆着,由于第一年拿到了罗伊·安德森的经典影片《寒枝雀静》,让影展瞬间吸引了很多观众,而无论是第二届还是刚结束的第三届,极地光影都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度。

极地光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展映活动,而更像是“电影+”。据李姗姗的介绍,极地光影在第一年做了一个当代艺术展览跟电影结合的活动,而在今年9月,影展请到了5个北极的音乐人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做了一场现场配乐活动。

“极地光影”展映正代表着目前内地最大众的一种展映形式,而“展映审批”和“文化对等”是这类文化交流展映活动必须要符合的两项规定。

“场地审批” 的相对便利让电影资料馆越来越多影展的举办地,在极地光影之后资料馆也正在进行“巴西电影展”。“文化对等”是指拿到该国影片在内地的展映后,政策也相应要求策展人要在该国举行内地电影的展映。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三声》,这些政策同时也是国内展映所遇见的直接壁垒。在严格条件下,百老汇影城以及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是国内这方面做出相当成绩的两家,这个月8日—10日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将举行“英伦大师展”,展映《追贼记》、《猎人之夜》等五部影片。

首届奇观影展举办的科幻电影论坛

在以文艺片展映为主流的国内策展环境中,马贺亮想到的则是另外一条不同的“路子”——做科幻、奇幻等强类型元素影片的展映,“我给这个影展的定位是要做有趣和想象力的电影放映。”

“中国鼓励作者电影或者文艺电影的平台特别多,像这种展示稀奇古怪想法的平台反而很少”。在马贺亮看来,电影诞生之初的《工厂大门》以及《火车进站》就是展示奇观,“电影本身在那时候就是以猎奇的方式出现的”。

从今年开始,“奇观影展”便面向全球进行了征片邀请,令马贺亮团队欣喜的是征片获得了来自英国瑞丹斯国际电影节、伦敦科幻电影节等机构的回应,“这些电影节看到中国也在搞奇幻的活动,抱着好奇的态度来的。”

最终,奇观影展从片子中筛选出了25部进行了展映,国别涉及到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展映影片主要为短片,本土科幻网大《海带》成为了开幕片。

部分片子的创意和呈现效果让马贺亮印象深刻。“《自由意志》是本科在中传,后在国外留学的一导演拍的,短片模拟了一个在未来美国发生的反乌托邦的故事,整个悬疑、烧脑和黑色都兼顾得非常好。”

奇观影展的策展活动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认可,后者成为了第一届影展的放映地。在不大的学校展映厅内,奇观影展的电影都呈满座状态。《Man and wife》以外星人来讲述中年危机的故事让全场笑声不断,而短片《自由意志》的放映也成为观影氛围最好的一场,崔睿导演在现场表示自己也有拍长片的计划。

“有可能被改变的影像消费习惯”

平行影像周映后论坛

“我觉得这些才是中国电影的思想和审美的高度所在”,苏七七是杭州平行影像周的创始人之一,她将这个影展定义为展映新锐作者电影,寻找的是在商业渠道之外艺术电影脉络。

苏七七将平行影像周称之为“小而美”。第二届影像周已经在11月3日到11日举行完,共展映了《追·踪》、《何日君再来》、《嘉年华》等六部电影。

导演、影评人和影迷的现场交流感是苏七七更为看中的。这一届的影评人论坛单元被进行了扩大,“平行影像周的观影与交流有一种高强度的节奏——参与者保持着一种感受与思考的紧张感。”

平行影像周的诞生存在偶然性。2016年,苏七七的一位在杭州西溪艺术中心工作的好朋友问她,能否在这里进行艺术电影展映的活动。“我们出于这种朴素的目的就开始了,他的诉求跟我推广艺术电影的想法刚好有契合之处。”

由于院线电影对于放映场地的严格限制,第二届平行影像周举办地“迁往”杭州另一个文艺坐标—良渚艺术中心。由于背靠万科地产的原因,这让良渚艺术中心有能力在其中建立一个院线影厅,它的诉求则是专门放映艺术电影,这也同整个艺术中心的格调相符。

在第二届平行影像周之前,苏七七已经在这里举办了多场放映活动,2016年8月的导演郑大圣作品回顾展,今年夏天则是“观影之下 平行放映”的策展活动。

“这里是想做成北京百老汇MOMA的艺术坐标”,苏七七告诉《三声》。一定程度上,平行影像展已经成为良渚艺术中心以及杭州这个城市的艺术标签,当苏七七在外地出差时,经常会听到影迷这样说,“杭州的平行影像展我有去参加过。”

中国艺术空间对于艺术电影展映的旺盛需求,也是王一殊这两年所强烈感受到的。王一殊是FIRST主动放映的负责人,“主动放映”在最初仅仅是巡展,FIRST影展每年的入围影片在电影节之外于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高校及艺术空间等进行展映。。

“在全国的影展气氛大环境健康起来后,我们就做了主动放映的品牌”。王一殊对《三声》表示,主动放映的逻辑同巡展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主动变成被动的形式,我们每年会拿一批影片出去做放映,但是’主动放映’是将申请的主动权开放给了当地的策展人,这里有高校和城市中的艺术空间,他们会拿片单里的影片去跟当地的文化环境做结合。”

通常意义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良好的影展环境之外,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开关也正在被打开。让王一殊影像深刻的是,四川省简阳市一个类似图书馆的艺术空间,参加“主动放映”时挑选了FIRST一部讲述临终关怀的纪录片,与邀请主创映后谈的常规模式不一样的是,这场放映的策展人邀请了一个同样做临终关怀的志愿团队做映后交流。

“这场放映的组织让我蛮感动的,这是在大城市隐秘的氛围之外,你可以感受到的另一种电影之外的秘密”,王一殊告诉我们。

作为国内推动文艺电影最重要一股力量的FIRST,“主动放映”想做的是为不上院线的文艺片打开观影空间。在王一殊看来,自《白日焰火》上映以来,国内文艺片上主流院线已成为主流,但仍有一批不上院线的文艺片,也有要去面对小众观众的需求。

“这批成本小但质量很好的影片,可能是偏向作者表达的长片,也有纪录片或者短片,主动放映可以让这类电影去找到它们的观众。”

在采访中,苏七七和王一殊均向《三声》强调的是,有“讨论感”空间的放映是影展最核心的要义所在,这会潜移默化地改变观众的影像消费习惯。例如,良渚艺术中心成为平行影像周固定场地之外,成都的纽空间、合肥的保乐书店,以及全国的方所书店同“主动放映”的合作正越来越多。

“夸张一点说,这可能会改变未来一代人的文化消费习惯”,在王一殊看来,院线影厅之外城市艺术空间的观影氛围将会愈加浓烈,“当然我们做的体量没有那么大,但这是‘主动放映’坚持的东西。”

“最后变成很立体的艺术活动”

FIRST主动放映在书店内

至少在目前的规划中,无论是“小而美”的平行影像周,还是铺往全国城市的“主动放映”,都还没有明显的商业诉求。

“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就有非营利的背景,所以主动放映也还是按照着这样的一个理念在做后续放映”。事实上,走商业通道收取展映费用是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中间涉及到正规的影院场地、票务等因素。

“如果这样做,‘主动放映’就会很复杂,而且比较麻烦。”

不过,王一殊也在展映的推广中寻求持续发展的模式。近两年来,品牌赞助商也对“主动放映”开始关注,并提供了衍生资源,不排除在之后会有纯资金的支持,另外,王一殊也鼓励地方站点去做售票,以覆盖掉部分展映费用。

第一届杭州平行影像周大部分成本由场地主办方西溪艺术中心承担,第二届则由东方星空数字娱乐有限公司、大屋顶文化、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和乡愁工作室联合主办。

苏七七并没有将平行影像周做大的欲望。重要的是,中国市场能够拿到龙标的高水准文艺片大概为十多部,这样的体量也决定着影展的规模,“为什么会界定得这么清晰,因为举办过两次之后,大家就都会知道平行影像周做的是什么内容。”

实际上,影展确实是实现更多电影商业诉求的一条路径通道。通过影展可以实现影片的宣发以及项目的孵化等等,媒体大号“毒舌电影”和电影公司银翼文化正在这条通道上做着实践。

毒舌电影“华语电影11人”展映现场

在过去的11月10日至22日,毒舌电影举办了首届电影展——“华语电影11人”在北、广、深三个城市的数家影院举行,开幕片为《嘉年华》、闭幕片为《暴裂无声》。虽然这样的展映影片与杭州青年电影节、平行影像周等多有重合,但观看效果依然不错,“整体的上座率有95%左右。”

依托目前中国基数最多的影迷群,做影展让观众看到作品只是毒舌电影的目的之一。这次影展的负责人曾彦斌告诉《三声》,在更长远的预期上,“我们是有意做成牵头一个院线的模式,然后长期稳定地推出好作品”,这也就是要进入到电影宣发的领域。

“我们的美好愿景是希望做成一个长期项目,不仅是一年只有一个影展,我们是想帮助院线以及片方一起合作,把它形成一个良性的链条”,在展映过程中,不断有院线的人找到曾彦斌需求合作,这让她认为毒舌电影做这件事情是对的。

今年8月,全国艺术电影联盟“引进”了艺术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并在旗下艺术影厅独家发行做到了近800万的票房成绩,曾彦斌告诉我们,做海外片的宣发也是毒舌电影未来想要做的。

马贺亮对奇观影展有着清晰的逻辑设定。在他的预计中,奇观影展要做成一个平台,平台同时包括四个部分:影片展映、沙龙论坛、社群建立和项目孵化。

目前,奇观影展已经完成在北京的展映活动,接下来将有计划进行全国的巡展。“我们会精选一些片子到各地做巡展,巡展传递的还是奇观影展,或者我们幻想工厂所要传达的,突出想象力、有趣这一类片子的主旨,在大家对奇观影展的认同加深之后,社群也就建立了起来。”

马贺亮看到了科幻片即将在内地迎来的“热潮”趋势。在他看来,“奇观影展”社群能够帮助这类影片更好地在内地进行核心卖点的传达,以《银翼杀手2049》为例,最大的传播点是经典续集,但没看过前作的大众对经典是没有概念的。

“这样的影片就应该现在社群里面,把内容掰开了、揉碎了、弄明白,然后再提炼出能够对大众传播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奇观影展在传媒大学举办的首届声势的体量都有限,马贺亮和他的团队正在推动这个项目在具体城市的落地,从影展走向“电影节”。“如果落地进行得比较快和顺畅,奇观影展后续的内容开发也会走得顺畅。”

中国不断丰富的策展活动对策展人的数量和创造力有了更大的要求,反过来这些地方策展人也将会对城市的艺术生活进行“再造”,王一殊对我们表示这也是主动放映坚持去做的意义所在。

“我们希望在各个城市出现更多参与到主动放映的策展人,他们会将我们的影片以更不一样的形式去呈现出来,这样策展本身并不是一个放映过程,而是在不同的城市种结合不同的落地活动,有可能衍生出一个展览,或变成一个表演现场,最后变成一个很立体的艺术活动。”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市场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