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东北抗战影视剧应具有与丰厚历史相匹配的影响力

仅仅用抗日谍战剧不足以概括开年热播剧《和平饭店》的内容,二战时期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共产党、国民党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民间抗日队伍、日伪政权以及他们内部的权力角力,让这部电视剧充满张力。

《悬崖》海报

《和平饭店》海报

仅仅用抗日谍战剧不足以概括开年热播剧《和平饭店》的内容,二战时期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共产党、国民党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民间抗日队伍、日伪政权以及他们内部的权力角力,让这部电视剧充满张力。它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东北抗战历史素材库里还有大量题材可供挖掘。

真实的历史给予创作者巨大的发挥空间

开年热播电视剧《和平饭店》集合了一部成功谍战剧的关键要素:复杂的人物关系、严谨合理的情节推进、旗鼓相当的高智商角力。能够合理容纳种种复杂关系,正是因为创作者把故事发生地选在时代背景极其复杂的伪满洲国时期的东北。

2018年国产电视剧最大的惊喜来自《和平饭店》。这部标签为“喜剧”“谍战”的剧集,内容相当复杂:上世纪30年代的东北,素不相识的中共秘密联络员陈佳影和黑瞎子岭二当家王大顶因为逃避日伪军警对抗日人士的抓捕,阴差阳错地伪装成夫妻躲进了和平饭店,由此上演了一出紧张绝伦的密室逃脱戏码。和平饭店里充斥着各色人等、各种矛盾:抗日一方,包括陈佳影所代表的共产党和王大顶所代表的民间人士;日伪政权一方,彼此之间关系微妙的日本关东军、外务省、“满铁”(剧中称“南铁”)以及表面顺从又充满腹诽的伪满警察。此外,来自法国的商人是情报贩子,来自德国的商人是军火贩子,伪装成赌鬼的犹太人是核专家,编写教科书的日本人真实身份是日本外务省的暗哨,还有身负特殊使命的美国人和苏联人,冒充国民政府代表的骗子兄弟,伪装成三流小明星的汪伪政权代表,被日本将军侮辱、充满复仇怒火的言情小说作家……随着情势的演变,人物之间时而结盟、时而互相出卖,剧情一次次反转,情节看得人透不过气来。

作为谍战剧,《和平饭店》的艺术成就大致接近了此前已经成功的 《潜伏》《风声》《黎明之前》等剧集,同属著名编剧麦家所定义的“惊险的逃逸魔术”,它与《风声》更为相近,在这种类型剧里,复杂的人物关系、严谨合理的情节推进、旗鼓相当的高智商角力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在《和平饭店》里,几乎每一集都有新的人物登场,或者人物的不同身份被曝光,每一集都在解决危机,同时又铺设新的线索和疑点,制造新的危机,如狼人杀游戏一般进行身份解谜。该剧导演李骏曾表示,这部剧的创作难度就在于单一物理时间和空间下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几乎每天我面对的是少则八九人,多则十多人的对手戏”,丰富的对手戏、复杂的人物关系让剧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

而《和平饭店》之所以能够合理容纳这种种复杂关系,既是创作者的功力所致,更是因为创作者把故事发生地选在时代背景极其复杂的伪满洲国时期的东北。“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当时的国际联盟也的确派出了调查团介入此事,从那时起,东北就成为世界各国各种势力角力的战场。相较于二战全面爆发后的世界两大阵营的壁垒分明,当时世界各国对待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态度是复杂暧昧的,美、苏、德、日、中,都在东北有自己的利益和考量,彼此之间时而为敌、时而为友,或者表面为友、暗中角力。可以说,《和平饭店》里的每一个人物设置,都有历史依据。真实的历史给予了创作者巨大的发挥空间。

  素材库里有待加工的内容还有很多

谍战剧的创作者对东北抗战这段历史情有独钟。但谍战剧强,战争剧弱,平民剧少,历史正剧不好看,与素材库里庞大的内容相比较,东北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是比较薄弱的。

复杂的时代背景,让谍战剧的创作者对东北抗战这段历史情有独钟。再举几部同为东北抗战的热播谍战剧,《悬崖》《剃刀边缘》发生在日伪统治下的哈尔滨,《我的绝密生涯》主人公的公开身份是日本最大的情报机关“满铁”的职员,而《功勋》的故事一开篇,就将镜头放在伪满洲国与苏联对峙的边境要塞上……每一部的视角都不同。

与谍战剧相比,描写战斗的东北抗战题材的剧集影响力就比较小了,全方位描写这段历史的正剧更弱,而那些反映伪满洲国时期平民生活的剧集则少之又少。与素材库里庞大的内容相比较,东北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创作还是比较薄弱的。十四年东北抗战有待加工的精彩内容还有很多,仅以记者所见,举例如下:

“满铁”。很多看过 《和平饭店》 的观众都对陈佳影作为“南铁”情报人员的身份感到好奇。“南铁”,即“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成立于1906年,是日本在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侵略活动的指挥中心,“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充当了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和平饭店》里陈佳影所属的“满铁”调查部更是一个庞大的情报机构。“满铁”进入中国的40年间,与它相关的故事无数。

文化抗战和经济抗战。东北抗战与内地最大的不同就是,战争不仅存在于战场上,还发生在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打着伪满洲国的旗号,日本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既残酷又隐蔽,文化上的殖民教育,经济上的蚕食鲸吞,始终与这些领域的反抗交织在一起。东北民众的文化抗日、经济抗日同样惨烈,情节也极尽曲折。这些内容,虽然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里,但影视剧中尚未有深刻全面的反映。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民众的抗日。一说到东北抗战,人们就会想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联英雄,其他的就少有人知道了。仅举一例,沈阳民间收藏家张广胜曾经踏访过当年日本关东军为防御苏联所修筑的全部17处军事要塞,归来后他对记者说:“这些要塞结构无比复杂,修筑的过程极其曲折,以此为题材,绝对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来。”而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风起云涌的民间抗日活动,现在统称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除了一部《中国地》,进入创作者视野的同样很少。历史研究已有公论,国歌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抗日义勇军,他们的抗日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年,但他们高扬的爱国主义旗帜,对提振民族士气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应该被大书特书。

谍战领域也有更多的题材可以发掘。仅举一例——沈阳爱国九君子的故事。沈阳九君子是九位沈阳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的身份分别为银行家、大学教授、医生等。“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成立爱国小组,搜集日本侵华证据,并整理成题为“truth”的档案材料,提交给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这份材料成为国联对日本侵华作出定性之重要依据。整个过程之曲折跌宕,不亚于任何一部虚构的谍战剧。

 东北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应该在类型剧中独树一帜

随着十四年抗战史观已经写入中小学教科书,作为抗战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抗战史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影响力。

应该说,以东北抗战为内容的影视作品正在受到影视从业者更多的关注,仅以近十多年为例,描写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作品就有 《少帅》《东北抗日联军》《决战江桥》等多部。情节虚构的电视剧集就更多,如 《悬崖》《剃刀边缘》《零下三十八度》《功勋》《中国地》《雪狼》《我的绝密生涯》等。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但就整体而言,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并不多。

随着十四年抗战史观已经写入中小学教科书,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战的历史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影响力。那么,怎样才能将东北抗战影视剧打造出更加独树一帜的特色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首先是内容的深刻与复杂。东北抗战最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它的艰苦卓绝、悲壮惨烈最早地唤醒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到底的决心。而真正深刻地表现这一点,不仅要靠惨烈血腥的战斗场面,更要靠对那段史实的深入了解与艺术呈现,将东北当时特殊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形势体现出来,让人从心底生发出壮怀激烈。比如抗联的斗争,与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的最大不同,除了军事力量对比更加悬殊,还在于他们没有后方根据地、孤立无援的境况以及由这种境况导致的人物命运走向和复杂的心态、情绪等。著名作家麦家在回忆《风声》剧本的写作过程时曾说:“我写《风声》,就是要考量一个人的智力到底有多深,丈量一个人信念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这也应该是东北抗战题材作品的核心追求。

其次是高度的艺术性。《和平饭店》虽然成功,但并不完美,雷人之处也挺多,但演员演技在线、艺术制作精良。这也充分说明了艺术质量的重要性。而遍观大部分东北题材的抗日作品,普遍制作粗糙,令人遗憾。

最后一点其实也同样重要,那就是体现当时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很多剧集扑街的原因就在于除了冰天雪地这一自然特征和演员们不分季节的厚厚冬装之外,与发生在内地其他地区的谍战剧、抗战剧没有大的区别。伪满洲国时期的东北,不仅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从民众的心态上来说也是极其特殊的,比如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的殖民教育还是很具有欺骗性的,“九一八”之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只知道有满洲国、不知道有中国”。这些情况往往被创作者忽略了。

关键词: 影视剧 影响力 历史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