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姜文受到一代代年轻人的追捧被他们奉为圭臬

姜文可以说是中国最具独特魅力的一位导演,一直以来都有众多的影迷拥趸。因为他作品中超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又受到了一代代年轻人的追捧,被他们奉为圭臬。

姜文可以说是中国最具独特魅力的一位导演,一直以来都有众多的影迷拥趸。因为他作品中超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又受到了一代代年轻人的追捧,被他们奉为圭臬。

姜文在华语影坛一直是以“异类”导演存在,他不属于我们习惯上说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中的任何一代。演员出身,有着公认的好演技,继而演而优则导。他导演的每部电影都会震动华语影坛,乃至享誉全世界。他敢于打破规则,打破传统,只拍他喜欢的电影,只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拍,却依然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

幽默、浪漫、荷尔蒙和想象力,如果要给姜文电影贴一个标签,这些一定是被提到频率最高的词汇。

姜文初执导筒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获得了第51届威尼斯金狮奖提名,男主角夏雨收获了影帝桂冠,片子里透出的肆意生长的荷尔蒙、对记忆超现实的探索令整个华语乃至世界影坛都为之眼前一亮。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和主演合照

而他之后的几部电影,并没有完全延续这一成功路数,而是做到了每一部都与众不同、绝无仅有。

无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百年孤独”般魔幻而浪漫的超现实时空,《让子弹飞》里令人血脉偾张的野性群像和英雄史诗,还是《一步之遥》中繁华与癫狂交织、真实和谎言难辨的荒诞寓言,都是姜文电影宇宙中一脉相承却相互独立的闪耀星系。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如今的电影市场,类型片大行其道,每当出现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后,与之相似的类型片就开始层出不穷。在这种大环境下,姜文的存在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细数姜文之前的作品,无论是他作为演员还是导演的身份,姜文对历史的偏好显而易见。甚至有人说,姜文的几部电影拍出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作为演员的姜文,所饰演的角色有一多半是在历史洪流中独自反抗的人物,他们在不可抗拒的历史面前都显得如此无能为力,但又那么闪耀、坚强而独立。这似乎是姜文最擅长的一类角色,也最贴近他本人的气质。

电影《红高粱》

作为导演的姜文,依然将对历史的偏爱和思索带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来,他习惯于以个人化的情感体验与宏大的历史背景做链接。在他的电影中,历史背景似乎作为一个独立的角色而存在,或显或隐,催化着每一个人物的命运。

对于历史,姜文曾说:“历史对你来说是一个可借助的东西,但是你表达的一定不是历史本身。”在他看来,剧作家们只不过给他们经历过或者想象中的生活起了一个个外号,便有了一部部作品。因此在他的电影中,有时候历史来自于他的主观印象。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讲的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建立在回忆的基础上。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多次出现类似独白,“慢着,我的记忆好像出了毛病,事实和幻觉又搅到了一块儿,可能她根本就没有当我的面睡过觉,可能她根本就没有这样凝视过我。”又或者,“我悲哀地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

所有在他青春时代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变得没有那么具体,于是就成为了印象。而这部电影遵循的正是主观真实,为了重现他记忆里的这种真实,他会把场景里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冬天拍戏时,为拍出夏天的感觉,他会用半天的时间把地上的冰喷化、让演员把衣服脱掉喷上汗。影片里时刻弥漫的灿烂阳光,就是属于姜文对那个年代的记忆。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对历史的处理,有时候则是完全虚构的、架空的。在这些作品里,姜文便更少约束,天马行空,让历史不再只是时间背景,而是成为表达的对象,比如《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当然,无论是建立在主观印象的还是虚构的历史,姜文电影都严格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上。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姜文电影中对历史的处理还有这样一类,即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传奇故事。比如时隔四年姜文带来的新片《邪不压正》。

影片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北平,“七七事变”前的北平堪称国际间谍之城,华洋杂处,各个政治势力都有算计,互有攻防。看似平静的世界,却深藏暗涌。像姜文说的,一心复仇的李天然就像李小龙闯入了谍都卡萨布兰卡。

1937年的历史,要还原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姜文对着当年的北平地图,对比着当时北平的常住人口与密度,再具体到电影取景点涉及的那些街巷,都在真实地还原那个乱世北平。这个夏天,梁思成曾经朝思暮想的老北平将在大银幕上复活。

在《十三邀》中,姜文向许知远介绍了那个时代北平的模样。那会街上很少出现过于熙攘的人流,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也不会吆喝得那么频繁,这些都是有悖于当代人“无来由的想象”的。

姜文对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同样看重。在他看来,生活真实从来是嵌在历史里的,唯有随历史而变,才能拍出逝去年代的味道。而建立在两种真实之上,姜文又结合他对这片自己成长起来的土地的印象,将艺术的想象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房顶世界”。

值得一提的,姜文在电影中将李天然的住所改到了内务部街11号院,那是马小军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姜文长大的地方。同一个院子,三个时空形成有趣的交叠和辉映。

建立在这样严谨的历史观和创作态度基础上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才塑造了姜文电影的真实感,也让那么多对严肃历史题材不甚感兴趣的年轻人对姜文产生了好感和迷恋。

姜文电影从来不缺拥趸。几乎每一部姜文的作品都被奉为经典,经久不衰。这与姜文擅长将自己源源不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入到作品之中有密切关系。这种生命力使作品焕发出巨大的活力,甚至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与每个时代的年轻人产生共鸣、引发互通。

就在前两天,一场名为“姜文电影百所高校展映行动”的活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他的四部经典之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同很多没看过姜文电影的95后们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谈到姜文,大学生们频率最高的词是“有才”“酷”“霸气”“幽默”。这些评价背后,除了姜文的个人魅力,更多的是他作品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所散发出的强大吸引力。也难怪有学生感慨“要是早点知道姜文就好了”。

而在大学生中原本就是姜文粉丝的亦不在少数,对他们而言,姜文电影也是常看常新,“以前看《太阳照常升起》懵懵懂懂,今天突然理解了疯妈”。这背后是姜文电影丰富多义的内涵。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姜文电影经得起解读,却并不晦涩。这是当下快餐化的媒体环境中,大多数只能单纯满足视听刺激的电影无法提供给年轻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邪不压正》宣布定档7月13日后,无论是业内、学界、高知,还是影迷、学生等各个圈层都集体迎来高潮的原因。想想也是,一部能同时承载幽默和浪漫,又不乏想象和思辨的电影,除了姜文,当下谁能拍胸脯说自己拍的出来呢?

而作为期待中心的姜文呢?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那一片电影世界。在他和许知远的对谈中,他坦诚自己这么多年对于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并没有任何进步。相比略显局促的现实生活,在片场反而更如鱼得水,更能轻松找到位置。

从这段掏心窝子的谈话里我们也能看到,姜文只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创作者,爱借用历史的外壳表达自己的故事。也因为他的简单纯粹,他电影中那些无法抑制的荷尔蒙冲动、突破天际的想象力才能那么强烈,以至突破时间的局限,受到一代代年轻人的欢迎。

从这个角度讲,姜文是永远年轻着的,永远在路上的。他的存在,就是华语影坛的财富。

关键词: 姜文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