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2018年上半年国产动画电影:数量减少质量有所提升

今年上半年的电影备案、立项全部结果公示完毕。数据显示,2018 年上半年仅有 57 部动画电影立项,比去年同期减少29.63%,比 2016 年同期减少52.5%。

随着国家电影局2018 年 6 月(下旬)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的发布,今年上半年的电影备案、立项全部结果公示完毕。数据显示,2018 年上半年仅有 57 部动画电影立项,比去年同期减少29.63%,比 2016 年同期减少52.5%。

在立项数量减少的同时,2018上半年动画电影上映的数量也在减少。来自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相比2017年全年上映的30部动画片,2018年上半年上映的国产动画新片虽然数量不多,但优秀率并不低,其中《熊出没之变形记》与近期上映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均实现票房过亿。

整体质量有所提升,突围作品类型化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动画新片30部,相比2016年减少9部,2018年上半年上映的国产新片也不多。但从目前定档的暑期档动画来看,2018年算是十足的动画电影大年。

目前已经有18部动画电影登陆院线市场,中国参与出品的动画电影13部,暑期档(7月至8月)有8部动画电影定档,中国参与出品的动画电影13部。已定档的影片规模展现了中国电影市场一些细微变化,电影院的消费正向低龄化发展,既有亲子向的《神秘世界历险记4》《小悟空》,又有成人向的《风语咒》《昨日青空》。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4年之前,中国动画电影每年只有20余部走进影院,其中大部分需要依靠政府的相关补贴,2014年国产动画年产量达到43部,创造票房11亿,同年政府取消了对于动画电影的补贴,希望通过市场手段形成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机制。

在市场作用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国产动画电影从原先依赖政府补贴以量取胜的增长模式,向以优质内容为核心、追求质量的增长模式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收获9.56亿票房;2016年,《大鱼海棠》取得5.65亿票房;2017年,《大护法》总票房8760万;2018年,《熊出没:变形记》突破6亿,这些成绩是中国动画电影近年来进步的表现,也为动画电影人自身制作水准的提升指出了方向。

“挖宝”传统文化,“走出去”成果显著

从优秀作品成功传播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国产动画影视作品在内容上的共同趋势,即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近年来,不论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小门神》,还是中外合拍的《摇滚藏獒》《功夫熊猫》都开始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宝”,今年暑期档的国产动画也不例外。

《小悟空》将脍炙人口的《西游记》故事再一次搬上银幕,以一只中国四川动物园名叫大森的金丝猴的冒险和成长为主线,讲述他不畏挫折、艰难对抗强大邪恶力量,并朝着梦想进发的励志故事。《昨日青空》在中国南方小城兰溪取景,描绘出一段极具中国风、清新唯美的青春故事。

此前,《大圣归来》《十万个冷笑话》系列、《大鱼海棠》《大护法》等一系列中国风作品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这些动画电影在内容创作和技术层面上进步明显,画风、色彩、特效、渲染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

国产动画近两年集中爆发后,也在海外市场中提升了知名度。由网络游戏改编的动画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国内票房不佳,因制作精良,有好莱坞动画的工业水准,海外口碑良好;《大世界》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主竞赛单元,是21世纪以来,亚洲动画电影第二次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

海外美誉度提升之后,制作者在努力让作品“卖得好”。2018年初上映的动画电影《妈妈咪鸭》全球同步发行,销往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海外预售近千万美元,创下了国产动画电影在海外的最高销售纪录;在戛纳电影节上,《未来机器城》被Netflix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海外发行权。

除了“走出去”,合拍也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方式。中国动画制作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的捷克、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多国的国家电视台和重点企业合作拍摄了《熊猫和小鼹鼠》《阿廖沙和龙》《阿拜之路》等多部动漫作品,促进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之间动画电影的交流与合作。

讲好故事,国产动画要走的路还很远

纵观近半年国产动画的现状,无不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此前,《大鱼海棠》的热议便将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国产动画创作人面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讲故事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曾表示,用目前相对成熟的技术来讲感动人的故事是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受好莱坞动画电影高票房的影响,国产动画作品的创作也在尽可能追求“合家欢”,但整体国产动画质量良莠不齐,大部分影片仅打着“合家欢”旗号,主题局限。随着观众的审美水平与艺术欣赏能力提高,观众对动漫作品提出技术与故事的双向要求,但实际上,国内许多动漫创作仍停留在“自以为是”的理想状态,缺少对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分析。

归根到底,不论是动画剧还是动画电影,创作者的目的始终是要讲好一个故事。

“讲故事最终是在讲价值观。”华强方特高级副总裁、《熊出没》系列大电影总导演丁亮曾提到,当价值观建立起来之后,就知道其中的故事应该怎样取舍,“这样故事可以讲得更加流畅,更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 

而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看来,寻找当下中国人的情感共鸣,让作品“接地气”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创作路径。以《大圣归来》为例,影片虽然基于神话故事改编,但更多是表现青年人遇到挫折后的成长与自我救赎,这与当下的青年成长过程相一致。

另一方面,“低幼向”仍为动画电影的主流,国产动画电影长期都是针对低龄的儿童进行创作的。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期公布的立项电影剧本可知,2018年上半年,除《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肆式青春》等少数动画电影,其他多为“低幼向”。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共有8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分别为2016年的《熊出没之熊心出没》与《大鱼海棠》;2017 的《熊出没之奇幻空间》《十万个冷笑话 2》《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赛尔号大电影6:胜者无敌》;2018年上半年的《熊出没之变形记》以及近期上映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在8部电影中,除《十万个冷笑话 2》《大鱼海棠》属于成人向外,其余均为低幼向。这样的市场表现也是吸引动画公司继续制作“低幼向”动画电影的原因之一。

尹鸿认为,低龄化是限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空间的瓶颈之一,而打破这一瓶颈的方式是打造覆盖全年龄层受众的动画。

一直以来,国外动漫秉承“动画电影不光是拍给小孩子看的”。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直面社会现实,皮克斯的《寻梦环游记》用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情节、画面探讨梦想、成功、家庭与生死的意义。与世界一流的动画电影架构世界观的能力相比,我们还处于缺乏经验的起步阶段。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中国的动画电影创作者需要尝试多元化、差异化的艺术创作,“中国电影市场处于观影群体年轻化和电影院线城镇化的趋势中,18-30岁的年轻观众和中小城市的观影群体正在成为支撑电影票房的新力量,但眼下,这批新的观影群体的观影需求和心理并未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关注的焦点” 。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