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FIRST的初审评委王写写:电影《吾神》或为新爆款

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将于7月21日在西宁拉开帷幕,本届影展从1312部竞赛影片中,决出了38部入围影片,其中29部分属9个奖项提名

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将于7月21日在西宁拉开帷幕,本届影展从1312部竞赛影片中,决出了38部入围影片,其中29部分属9个奖项提名,将在7月27日晚的青海大剧院角逐最终的板砖奖杯。

每一年,FIRST影展竞赛的评委们都为了影片斟酌与争辩,尤其是自己心爱的片子,愈加希望能力保其脱颖而出,被更多的观众看到。报名FIRST的影片会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其中担任初审环节的评委是最辛苦也最能领略本届影片全貌的,在这里青年导演们的作品将接受他们第一轮的检验,大多数的平庸之作会被“大浪淘沙”,能够被初审评委认可并进入复审的影片必定在某些方面有着过人之处。为此,记者独家专访了本届FIRST的初审评委——影评人、资深电影从业者王写写,听他与我们分享这一次参与评委工作的感受,聊聊关于这一届FIRST入围影片的整体印象与不足,以及对于青年电影人的建议。

“当评委不容易,一个半月看一千多部影片”

记者:作为初审评委,对本届FIRST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王写写:可能跟以往差不太多,有艺术价值或者社会意义的片子,还是凤毛麟角。大部分电影都是比较粗糙的,因为它的报名规则就是导演的前三部影片,所以水平差距都比较大,好在最终也发现了这些值得入选的精品。

记者:大家很好奇,作为评委,你们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

王写写:我们大概一个半月左右的审片时间,得看一千多部影片,从这些片子中找出入围作品,投稿的作品还是以短片为主,长片可能有三百多部,短片可能就得五六百部,以短片居多,相较长片,短片看的比较快,因为整体形式容易被把握。不过由于时间紧张,所以可能也会有一些遗珠,这个是难免的。

记者:最多的一天看多少部?

王写写:记不住了,最多的一天我是早上九点多就开始看,然后看到半夜快两点。作为影迷来说,我倒没感觉到有多累。但是我们还要有讨论和开会的过程,综合起来就会比较疲惫,至少结束评审工作的一段时间内我没什么看电影的欲望了。

记者:你们今年初审评委的评选体系和标准是什么?

王写写:其实FIRST并没有特别固定的评选体系,找五名评委来,就是为了每个人提供不同角度的建议。但是会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今年主要就是鼓励在时代变迁下的普通人题材的影片。落实到我个人的话,我倾向于从整体的方向去评价,把影片放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下去衡量。我希望看到在创作过程中电影作者一直有清晰的头脑,他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思维的一面,这样才能把最精准的表达传递给观众。

“最喜欢《吾神》,它比《中邪》更具话题性”

记者:今年的入围作品与往年相比,主题上是否更多样一些?

王写写:还好,今年我看到的比较常见的主题,首先就是亲情和爱情,之后就是农村和归乡,尤其是关于过年的主题。犯罪,青春期的烦恼、性冲动、成长各方面都有涵盖,主题还是挺多元化的。但是相对来说,在影像上基本没看到多样性的突破。

记者: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片子?

王写写:最深刻的就是《吾神》,当时我们看长片,没有特别令我满意的。但是看到《吾神》的时候,就觉得比较惊艳,完成度也很高,话题性也很足,还有在一些电影节放映过的《旺扎的雨靴》,那个也不错。它比较像伊朗电影,但是和藏区的文化结合的非常紧密,视角挺独特。

记者:一些宣传中将《吾神》比作今年的《中邪》,你觉得会超过之前《中邪》的话题热度吗?

王写写:其实它们俩很不一样,首先在结构和风格形式上就不一样,《中邪》是伪纪录片,而且主打的是恐怖、惊悚。《吾神》则是一个类型架构比较成熟,去讲农村人精神变化的影片,它的戏剧性比较强,虽然也有“中邪”的元素,但实际是借着这个去讲传统伦理道德的崩塌,以及一些历史因素导致中国现在乡村面貌的呈现。我看这片子,觉得大多数观众看完之后,首先会记住它的故事,因为它里边有很多荒诞、讽刺的成分,偶尔还会有一些想象性的场景。其次是它从宗教信仰这个横切面进去,来探讨很多当下农村题材没有涉及到的层面。所以这一届当中,我很喜欢这部影片。

“青年导演最爱用《夜曲》,模仿大师风格是东施效颦”

记者:从你看的这些影片中,觉得当下青年创作者拍摄影片过程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王写写:问题有很多,首先大部分青年导演缺乏对日常生活的洞察力,他们只能用一些迷影元素点缀,以及效仿其他大师的风格,就显得东施效颦。其次就是喜欢堆砌情绪,比如很多电影,无论长短片也好,开篇就是一大堆的状态戏,像一个人在荒野上走十分钟。或者是拍一个起床戏,起床之后固定机位就对着他,展现他的孤独。有的可能会配上旁白,有的可能会配音乐,音乐这问题一会儿再说。反正就是没有基础与支点,一上来就想让观众感受到你的情绪,但那个氛围是很难进去的。最起码你得先给观众一个角度,这样的片子都是很自我的。还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都是青年导演容易忽视的,总是风格大于文本,可能他都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或者说他想表达的东西和他的风格特别不搭,追求一种所谓的先锋性、独立性,反而变得特别花哨。对了,还有音乐,你猜猜青年导演们最爱用什么曲子做配乐?

记者: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王写写:这个出场频率确实高,但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降E大调夜曲》,还有《月光奏鸣曲》。总之就是喜欢用古典乐,但选曲又非常单一,受他们青睐的就那几首。但是用的又有些蹩脚,该进配乐的时候他没有,不该进的时候他还总配乐,有一些过度煽情的配乐特别爱使用。像一些电子乐用的也特别多,但是我觉得跟他的影像是不贴合的。

记者:那你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是否有改进的建议?

王写写:肯定是多观察生活,无论是现在成名的的大师也好,还是那些工匠型的导演也罢,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靠着个人的经验还有情感经历、生活经验外化出来,然后进行加工的,你加工的过程其实就是给观众提供入口,提供交流机会的过程。导演得让观众真的感知到你的影像在表达什么,所以脚踏实地很重要。先从身边的事入手,哪怕你拍的很俗套,可能拍的格局很小,事很小,只要能形成自洽的统一就行。

记者:你觉得这种影像上的敏感性和专业素养有关系吗?比如现在很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影迷,他们也想拍自己的片子,最后会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吗?

王写写:这个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我们选出来的30多部入围作品,只有一部分是科班出身的,像那些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拍出来的作品,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因为国内好像没有太多真正的学院派,现在学院的优势基本是体现不出来的,而且所谓学院派的作品拍出来会很工整,能给人挖掘的亮点很少,反而是那些野路子出来的,有时候在影像风格和创意上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FIRST也要靠天吃饭,有爆款电影是关键”

记者:现在FIRST已经成为了像金马等奖项的输出地,还有一些作品可以上到院线,你从评审的角度,如何评价FIRST对于华语电影的意义?

王写写:FIRST应该是现在推动青年导演和独立电影最好的平台,它的影响力也在慢慢扩大,主要选片的态度很诚恳,我期待着FIRST越来越好。

记者:你对于FIRST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写写: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FIRST真的做的很好了。他们确实还保持着初心,真的对青年导演和作品本身进行扶持,我觉得它是有潜力成为圣丹斯、洛迦诺那样的电影节,当然这也得看中国整体的电影产业发展。我自己可能没什么资格去向他们提建议,但像FIRST这样的节展也有点靠天吃饭的意思,希望每年一些独立电影人,真的能做出一些好作品,投到FIRST去。如果有爆款电影出现,无论是对电影节本身也好,还是对导演本人,都是很重要的。

附第12届FIRST青年影展竞赛提名影片:

关键词: 初审 评委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