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文艺小生”黄轩:从孤独中迸发的自由,让他无所畏惧

被第六代导演发掘的黄轩,在新一代导演的文艺片里大放光彩,并带着“文艺小生”的光环,走进商业电影和电视剧这些更加“流量化”的圈子里。

《黄金时代》里的18分钟,是我对黄轩最早的印象。在看完《黄金时代》之后,我一度以为黄轩可能是话剧出身,也有些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在话剧这样一个极致的舞台上,演绎过直接面对观众的大喜大悲,才会让这个年轻人的演技有恰到好处的收敛。

《黄金时代》的台词自带话剧风,文绉绉的台词突出了黄轩的声音优势。黄轩扮演的骆宾基有好几段旁白与自述。他的画外音仿佛是在听着骆宾基本人的述说,他是如何一直陪在病重的萧红身边,如何观察着萧红最后的日子,如何平静地述说着时代与人物的变化。

黄轩饰演的骆宾基,平静之下隐忍澎湃的深情。这种在内心与自我不断的挣扎,在黄轩每一个角色身上都有体现。而这样克制的,复杂的角色也十分偏爱他。比如黄轩的第一个古装角色,《女医明妃传》中的明代宗朱祁钰。在拍摄时的一段采访中,黄轩对朱祁钰身上“挣扎”的理解则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坏而坏没有必要,我抓住一点就是他心还是好的,只是在种种事情推动下。他很无奈,很多事情上他被控制,被利用。到最后,因为他心理也不是那么成熟,在很纠结的状态下,自己最终进到了一个死胡同里。”

一个孤独的演员

被第六代导演发掘的黄轩,在新一代导演的文艺片里大放光彩,并带着“文艺小生”的光环,走进商业电影和电视剧这些更加“流量化”的圈子里。

在他的同龄人之中,不乏曾经很有演技,却慢慢被流量裹挟,磨平了棱角,也消磨了灵气的演员。但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的黄轩虽然也经历了逻辑稀烂的剧本,或是一言难尽的对手,但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黄轩仍旧相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没有让观众对他的演技产生太多的质疑。

曾经听过在评价演员时有种说法:有些戏能补演员,而有些演员能补戏。

黄轩,就是那种能补戏的演员。

电视剧更像是黄轩探索自己未接触过的新领域的实验田,而在电影的选择上,他十分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羽毛。从张弛、娄烨到许鞍华和陈凯歌,黄轩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小心。

《推拿》里的盲人小马让黄轩一下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注意,段奕宏在和黄轩见面的第一天,就忍不住滔滔不绝地夸了一番黄轩在《推拿》里的演技,让黄轩当时很有些不知所措。

《推拿》是黄轩和娄烨的第二次合作。《春风沉醉的夜晚》中他40分钟的戏最终无法进入电影之中,这对娄烨和摄影师曾剑来说都是一个遗憾,也让黄轩有了些“阴影”,在拍完《推拿》之后特地跑去跟娄烨确认,就怕自己这次的戏也会像上一次一样被剪掉。

知乎上关于“如何评价演员黄轩”的问题下,有一个回答提到,黄轩曾说过自己“一直很孤独”。这样的孤独使他一直压抑着身体里的欲望。而在面对镜头时,这种被压抑了太久的欲望便会从他的眼神里透露出来。这样长时间生活在自我世界里的经验,最终内化成为了他的演技。

黄轩并非科班演员出身,他是学舞蹈的,小时候迷恋的是迈克尔·杰克逊。这位流行舞蹈界的天王,似乎不仅启迪了他开始跳舞,逐渐进入这个圈子;而迈克尔·杰克逊所经历的孤独,似乎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黄轩的表演,也放大了他的张力。

一位自由的青年

在他走红之后,有一段时间,媒体热衷于探索这位气质独特的小生的成长路径,而他眉眼之间的忧郁似乎也能与他早期的坎坷经历联系在一起。比如幼年的颠沛流离,家庭的变故,数次在临开机前遭遇的换角,拍了三个月的戏被剪到仅剩一个背影。

这些坎坷的故事使得黄轩在大众的眼里更多了几分悲情色彩。在看多了靠资本和流量操作上位的年轻人之后,观众注意到黄轩非科班出身但极有感染力的演技,也难免对他有一些“大器晚成,如今终于出头”的感慨。

沉稳、内秀、淡定。这是许多媒体人给黄轩的评价。黄轩身上一直有种书生气,但这书生气不酸腐,而是一种我行我素的“狂”。

这个喜欢独自喝酒的年轻人,也喜欢看电影,读诗。

黄轩也是一个耿直而热血的人,这两点其实很像他在《创业时代》里所饰演的郭鑫年。而在现实中,这两种特质,是一代青年到了他这个年纪,都不免因生活所迫而逐渐改变或隐藏起来的。

一名文艺的偶像

至今,黄轩依旧是一个坚持自我道路,以至于会和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的人。作为一个体验派的演员,演小马,他和真正的盲人同吃同住;演骆宾基,他看完了骆宾基的书;而演白居易,虽然是架空的白居易,但他的手边仍然放着白居易的诗集。

这样的黄轩同样也影响了他的影迷。这群粉丝在如今也仿佛一股清流。别家粉丝给演员应援,是送吃的喝的,或者穿的用的。而黄轩的粉丝,在《妖猫传》开机之时,为了祝贺黄轩得到白居易这个角色,便集体送了他一本《轩缘诗集》,里面是自称“轩缘”的粉丝们为黄轩所写的原创诗作。

除此之外,这群“轩缘”在看完《芈月传》之后,会去翻《战国策》,看完《黄金时代》之后,开始读骆宾基给萧红写的传记。“轩缘”们对作品的爱屋及乌,或许是黄轩在深耕角色之时没有想到过的辐射效果。

戏里的黄轩千变万化,而戏外的黄轩则认真到有些“轴”。连粉丝们都忍不住感慨,自家偶像的性格是绝对上不了综艺的,一根筋通到底的性格非得逼死导演组。而黄轩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除了宣传期的几次亮相和偶尔的访谈节目,他参加的其他综艺节目也是寥寥可数。

如今没有作品上映的黄轩正在西藏参与公益项目,偶尔他会在微博上通过合作的平台,为自己的影迷读聂鲁达,读《瓦尔登湖》。

跳脱了这个时代为年轻的演员制定的游戏规则,黄轩和他业内的同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得以抱着完全不同的理想。正如他在《鲁豫有约》里说的,对自己十年后生活的设想:

“一年之中,有三个月,在为一个角色做准备,另外三个月在拍电影,然后还有三个月我在旅行,还有三个月,我希望能跟我爱的人,在我的一亩良田,种种地、养养花、喝喝茶、看看书。”

这样一个自由又孤独,入世而出世的桃源乡的构建,的确很“黄轩”了。

关键词: 黄轩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