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过春天》《阳台上》票房不足800万,何时才能“过春天”?

青春片迎来了最好却最难的时代。

回顾国产青春片的发展浪潮,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青春派》、《匆匆那年》,再到《闪光少女》、《嘉年华》、《悲伤逆流成河》、《狗十三》……中国大陆影坛从不缺青春片,但这个市场却充满起落与沉浮。

自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票房创造超7亿元的票房成绩后,青春片变成了市场的香饽饽,这一题材在之后两年更是呈现出喷涌之态。但与此同时,内容市场过于“疼痛”、“狗血”以及同质化的现象,让青春片开始走下坡路。

很长一段时间,青春片的整体质量和票房都成了市场的一根刺,隐隐作痛、让人无奈叹息。直到这两年,随着部分青春片在内容、制作以及题材关注度上的用心,让市场重新看到了一丝希望。

今年,《阳台上》和《过春天》上映,尤其是被外界誉为“重新定义国产青春片”的《过春天》,更是被市场寄予一定期待。可比悲伤更悲伤的是,已上映5天的两部影片,一部票房不足370万元,一部不足800万元。与去年年底上映的《狗十三》差距不少,和6年前的《致青春》相比更是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致青春》的开局、《小时代》的闯入、《嘉年华》《狗十三》的深刻,到《过春天》的默默突破,国产青春片似乎还不能“过春天”。

青春片的黄金时代

内地观众最早接触青春片,还要追溯到有《阳光灿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青红》的世纪接壤时期。此后,在经历长时间的市场空缺后,2012年台湾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火爆全国,之后青春片市场被唤醒。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并没有严格的类型片界定,所以在题材繁盛的电影市场,青春片只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类型,甚至是一种视角、元素和特色。

2013年,由赵薇执导的《致青春》上映,该片一举取得超7亿的票房成绩,赵薇转型成功的同时,青春片也成为了市场炙手可热的题材,同类型影片开始扎堆上映。之后的2014到2015年,国产青春片迎来黄金时代。

这两年间,从2014年的《同桌的你》《激浪青春》《后会无期》《匆匆那年》到2015年的《左耳》《何以笙箫默》《年少轻狂》《少年班》《栀子花开》《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青春片乘着春风吹遍华语影坛,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在市场表现上也能轻松破亿。其中,2014年《同桌的你》《后会无期》《匆匆那年》《左耳》几部影片算是市场佼佼者,4亿票房成为了起步标准。

但不能否认的是,《致青春》《同桌的你》等影片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与其此前的受众基础、辨识度有关,更离不开它们所包含的情怀。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诸多影视公司对青春片的热爱,它有传播点、有情怀、成功率高,又不需要太多影像技巧和叙事门槛,看起来似乎是最稳妥也是最容易被复制的类型片。但坐吃终有山空的一天。

好景不长,在市场趋于“青春热”后,题材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随即暴露,走上巅峰期的青春片又迅速跌下神坛。

被搅动的市场

很长一段时间,青春片市场都被堕胎、车祸的狗血剧情所笼罩。

依旧要从《致青春》说起,它推动了青春片市场的前进步伐,但也“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开创了青春片的狗血先河。自此,大部分青春片开始活在青春疼痛的阴影下,虽然话题性有了,但与绝大多数观众的青春体验背道而驰。

当然,提到青春片还有一系列不得不说的影片:郭敬明的《小时代》四部曲。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它,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足够吸引人的话题点和流量演员,以至于尽管影片身负“骂名”,但依然在注意力时代和粉丝经济的大环境中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从《小时代1》到《小时代4》,频频搅动市场的它,也成为了推动青春片被“透支”的一员。

青春片市场的衰落,最明显的要数2016年,从陈晓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白敬亭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到吴亦凡、韩庚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杨颖井、柏然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再到周冬雨、马思纯的《七月与安生》,赵丽颖、乔任梁的《我们的十年》,欧豪的《少年》……饶是有流量明星的助阵,但青春片市场依旧产出减缓、票房大滑坡。

全年票房最高的青春片为拿下3.36亿元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口碑获胜并助力周冬雨、马思纯两位主演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双黄蛋”的《七月与安生》,票房1.66亿。更别说不足5000万的《我们的十年》和刚过1500万的《少年》,与的此前动辄1亿起步、4亿成常态的青春片相比,2016年的青春片市场表现力着实不值一提。

到了2017年,局势依然没能好转,且更显得后劲儿不足。口碑之作《闪光少女》票房不足7千万、《嘉年华》刚果2千万,《李雷和韩梅梅——昨日重现》以及《青禾男高》露头4千万与3千万,与《左耳》同样改编自饶雪漫经典小说的《秘果》票房不足800万,更别说其他“三无”影片,经过野蛮生长后的整个青春片市场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票房,都缩水严重。

青春片市场打破旧窠迫在眉睫。

回归与重塑

当下的青春片,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一种回归与重塑。

去年,一部《无问西东》,将青春故事与家国历史相结合,勾勒出极具时代感的青春群像;《悲伤逆流成河》则削弱狗血元素,以反校园霸凌为突破口,剑走偏锋地突围市场;被搁浅许久的《狗十三》终于和观众见面,曹保平以真实、残酷又不乏洗涤感的影像力量俘获市场,也为青春天重拾颜面。

今年,张猛导演的《阳台上》和白雪导演的《过春天》同期上映。两部影片在题材选择上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胶片质感的《阳台上》是一部以复仇为主线的青春片,聚焦被迫离开家园的“拆迁户”;《过春天》亦是一部不似片名般文艺的“硬核”青春片,聚焦深港双城生活的“单非”群体以及过境走私的水客。显然,两部影片都跳出了以往青春片的旧窠,以锋利的笔触聚焦小人物。

以《过春天》为例,影片自去年8月份入围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新发现”(Discovery)单元以来,一路大放异彩,从多伦多电影节到平遥影展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入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再到入选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影片一再被冠以“重新国产青春片”的名号。

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很难有一部纯粹的类型片,包裹在犯罪题材下的《过春天》,它是青春片,又不只是青春片。导演白雪在电影行业还是一位新人导演,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新,也令其足够有态度,而没能陷入模式化的固定思维中,让影片有了非常独特且严肃的现实关照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过春天》以8分的豆瓣评分好于市场 72% 的剧情片,且看过影片的大部分观众都在为其摇旗呐喊,可影片5天800万的市场票房表现却不那么明朗。究其原因,既和市场的冷环境有关,也与影片过于文艺的片名,以及因题材限制而不能打出的宣传点和话题点不无关系。

尚且“青春”的国产青春片跌宕起伏二十余年,虽然道路依旧磕绊,但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提升以及市场的觉醒,如今的青春片已开始重新像早期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青红》等影片一样,睁开双眼看生活。

关键词: 票房 阳台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