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互联网正影响中国电影:学者建议正反两面看

电影进入网络时代是事实,互联网给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未来电影美学的理论创新、网络剧创作有赖于“网生代”的成熟。“网生代”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电影偏向。

“为什么投资仅800多万人民币的《失恋33天》忽然大卖?为什么《后会无期》支离破碎的叙述却能获得7亿票房?为什么《黄金时代》各种大数据都用到了票房只有不到6000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直言,不懂网络时代的世界,你就看不懂这世界,在“网生代”异军突起的今天,我们需要研究互联网和电影品质、票房的关系。

《小时代3》和《秦时明月》的弹幕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互动

中国电影博物馆2014年学术活动今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网生代”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注意,纷纷就其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    

周星说,电影进入网络时代是事实,电影票房高涨也是事实。电影与互联网相关的极致例子是“弹幕电影”,让观众在电影院里使用社交工具过去似乎不可想象,但互联网时代培育出的年轻观众让“弹幕电影”有了市场,对他们来说,大屏幕上的交流互动似乎远比传统沉浸式电影欣赏来得起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晓云教了20多年电影,现在发现反而不知该怎么教了,“今天依然把电影当作艺术来教,你就离衰败不远了。”陈晓云认为,互联网不仅给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也给电影理论、电影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山认为,现在还是网络电影的初级阶段,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就像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的初创阶段。但不同于电视剧时代的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和世界处于同一起点。无论是网络剧还是微电影,都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给明星成名提供了更多机会,也对表演的细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电影美学的理论创新、一线网络剧创作繁荣都有赖于“网生代”的成长成熟。     

周星说,据统计,2014年中国网民每周花费25.9小时用于上网,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微电影生产、网络视频的铺天盖地、粉丝经济的产生、评论最大的权威在网上,这在以往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与此同时,移动互联改变了人类的审美,电影品质的话题在凸显,不少人怀疑互联网资本大鳄进入电影有损电影作为内容产品的价值,这些都值得业界深思。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也表示,中国电影80%票房都依赖院线,互联网的兴起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但“网生代”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电影偏向,如伦理虚无、美学粗鄙、急功近利等等。     

尹鸿说,娱乐无罪,但要无害娱乐。中国电影还是需要分级管理和人文担当。电影是商品,但首先必须是一种有文化的商品,尊重、尊严、公平应该是电影的价值底线。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