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猫眼电影独立满一年,听CEO郑志昊说说它这一年的成绩

猫眼独立运营满一年,不久前光线完成了对猫眼的控制,猫眼CEO坦言如今格局已经入下半场,看下猫眼打算如何应对。

猫眼电影独立满一年,听CEO郑志昊说说它这一年的成绩

猫眼独立运营满一年,不久前光线完成了对猫眼的控制,猫眼CEO坦言如今格局已经入下半场,看下猫眼打算如何应对。

2015年7月,猫眼成为美团的独立子公司;2016年4月11日,正式拆分猫眼电影业务,完全独立运营;同年5月27日,猫眼宣布战略重组,光线取代新美大,对猫眼电影控股……连续大动作让外界倍感惊讶,“被剥离”、“被抛售”、“被边缘化”等论调四起。

近日,猫眼CEO郑志昊在接受毒药君专访时表示,光线控股属于战略重组,不会影响猫眼的本职业务和发展趋势。

毒药君:按猫眼的发展逻辑,往上下游走,获得宣发、制作、投资、包括IP孵化等能力。要获得这些能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慢慢成长;第二种是嫁接行业战略资源之上。猫眼为什么要和光线联姻?光线控股猫眼后,对猫眼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郑志昊:有了丰富的上游资源,猫眼可以做得更好。

选择的确很多,但整体分析下来我们认为,光线是最好的选择。光线在IP、电影、宣发、艺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业务开发上,有非常大的优势。

猫眼的强项在于互联网产品、技术、大数据、用户运营,正好与光线是一种非常和谐的互补关系。

毒药君:猫眼作为电影行业的后起之秀,已经在宣发部分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您认为猫眼与行业大佬最大差距在哪里?

郑志昊:对行业的理解是猫眼团队、包括我本人都需要学习的:比如,如何看内容、如何判断市场机会、如何敏锐地把握市场营销点、如何引爆宣发点等等。

毒药君:猫眼关于电影发行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郑志昊:从2014 年《心花路放》开始,猫眼做联合发行已经接近两年时间,但一直是以联合发行为主,而在主发行上取得成功,才是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成为一个重量级玩家的标志。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大家会看到很多猫眼主发行的项目。

与此同时,猫眼同时保持互联网票务领先。从今年四月份起,猫眼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现在已经接近40%。这个优势可以帮更多的合作伙伴做好宣发服务。

过去猫眼参与的比较多的是联合宣发,未来猫眼在全案宣发、整体操盘的项目上会有更多介入。猫眼今后的目标是做一个互联网+综合文化娱乐平台,而不是单点票务交易平台。

毒药君:宣发是电影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当的宣发会让电影的价值最大化发挥,而很多电影的过度宣发就会适得其反。对于电影宣发,您有什么看法?您认为猫眼宣发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郑志昊:电影最本质的是要回到电影本身内容的质量,这是源头。

第一,电影是一种End to End(端到端)的体验式消费,过度宣发会消耗观众预期、导致观众去影院体验这个文化娱乐产品的价值降低,长期以来对行业不是好事。

第二,在互联网与线下宣发相结合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路需要探讨。

毒药君:现在“保底发行”这一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流行”。您如何看待保底发行?猫眼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郑志昊:保底发行是在资本过热的情况下,经常能看到的一种现象,这会使市场有些浮躁,并且会存在一段时间,甚至影响整个电影行业。

第一,保底发行的核心判断是对电影的质量以及票房的准确预估。

第二,我不认可的是盲保,就是完全不看电影内容就进行对票房的保底。

第三,我也不赞成哄抬价格,这样么做最大目的是转移风险,把很多风险转移到其它环节,这样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有很大危害。

猫眼会谨慎作出每一个选择,但保底发行不会是我们认为好的选择。

毒药君:猫眼专业版推出了“秒级实时票房”和“阿尔法猫”两项新功能,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两项功能的特点和意义吗?

郑志昊:“秒级实时票房”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数据特别及时,第二是数据特别准确。这两方面要做到非常深入,是猫眼对数据和场景有把握后形成的一种能力。

“阿尔法猫”做的是票房预测。人工智能通过排片、热度、用户选择来匹配票房数据的可能性,对所有新片直接提供预测,现在还是Beta版测试期,欢迎大家来看数据的准确度。

毒药君: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现阶段猫眼的工作重心呢?

郑志昊:猫眼从战略上强调“一横一纵”。

横向是几个平台的建设,包括交易平台、大数据平台、媒体信息平台和电影宣发平台。

纵向是对整个电影产业链上下游业务的拓展及提供的服务。我们除了要拓展IP孵化、投资、制作、宣发等业务外,还要服务好片方、院线和影院。

毒药君:票务平台过去票补很多,“9.9看大片很常见”,那么猫眼获利渠道是什么?

郑志昊:理性来看,票补其实是一种阶段性促销手段。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电影购票的线上化率,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电影购票线上化率就从30%达到去年底的70%,互联网购票已经成为主流购票模式。这时候,再通过单纯票补的拉新效应就不再明显了,这样的用户获取方式显然效率极低。

有媒体统计,去年430亿票房中,大约有50多亿是票补。我们猫眼从去年上半年就主动停止了票补,但在其它几家平台下半年疯狂票补之下,一批价格敏感型用户去了其它平台,我们的份额因此有所下降,但是今年业内票补停止了之后,用户还是回流到我们平台上,我们的份额回升到将近40%。今年一二季度和暑期档我们没有票补,市场份额还是第一。

至于盈利的问题,回到商业模型上,猫眼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来自票务业务的佣金,随着整个电影市场票房的增长,这部分收入是十分稳定的。但我们的电影发行业务、卖品、衍生品和广告业务方面的收入增长目前也很快,这些业务收入会逐步成为猫眼的主要收入来源,之后在我们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会逐步提高。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