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青春电影《闪光少女》座谈研讨会”在京举行

当下电影市场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影包容度越来越高,《闪光少女》这一类型的影片,纵使没有人气明星和人气IP,依然可以适销对路,找到合适的观众群体。

7月17日,由电影频道《今日影评》主办的“国产青春电影的探索‘新’路——《闪光少女》座谈研讨会”在京举行。

青春热血校园电影《闪光少女》由鲍鲸鲸编剧,王冉导演,徐璐、彭昱畅等领衔主演,将于7月20日登陆全国各大影院。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上,电影《闪光少女》获得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最受传媒关注编剧、最受传媒关注女配角、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五项荣誉,深受传媒人、影评人喜爱。此次研讨会,数位专家、学者、影评人齐聚一堂,共同关注由这部口碑佳作折射出来的国产青春片类型创作新课题。

近年来,国产青春片数量有增无减,但一直缺乏质量上乘、诚意十足的“拳头产品”,套路化的创作模式和依靠流量明星吸金的商业模式让观众对青春类型电影的兴趣和关注日渐衰弱。此次研讨会上,尹鸿作为主持人,带领诸位嘉宾共同深入观察了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特点及现状,并结合当下的电影产业环境宏观分析,共同讨论如何创作出符合年轻人审美和接受习惯的优秀国产青春电影,发挥影评之力。

电影《闪光少女》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青年流行“二次元”文化巧妙结合,表达了对于偏见和刻板认识的挑战,充满了青春正能量和积极的社会文化意义,影片藉此收获了影评人普遍好评。在研讨会上,嘉宾集体观看了电影频道《今日影评》相关节目,节目中,左衡作为评论员谈到,《闪光少女》的片名乍一看确实不让人看好,但看过影片以后,作为大叔的自己也被片中的少女打动了,而几位同行的大叔影评人眼中也“闪着光”。《闪光少女》让“二次元”青少年文化和主流的大众文化实现沟通,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真正地用理想的力量照亮枯燥的现实,是近年来不容错过的青春片佳作,更是国产青春片创作的新起点。

声情并茂演绎民乐风采 包容姿态主张文化新风

研讨会上,来自影评界和民乐界的专家学者普遍对于《闪光少女》中现代化的民乐演绎印象深刻,称赞其趣味性强,表现力十足。而更为巧妙的是,影片通过将传统民乐文化和现代二次元青年文化结合,同时让中国的传统民乐和西方的音乐对阵,打破了不同文化范畴间的界限,在积极主张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更加强调“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包容姿态,也藉此征服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电影《闪光少女》

作为一名年长的民乐人,杨青被《闪光少女》深深打动。他称赞影片严谨对待民乐文化,演员呈现出来的姿势和手势非常专业,这份考究在时下十分难得。此外,片中所使用的新民乐,非常具有动感,表现力十足。传统文化题材还有大量的挖掘空间,十分希望《闪光少女》能够拍摄出姊妹篇,将诗、书、礼、乐的中华传统文化脉络完整地展现出来。

李星文对于片中的民乐表演也印象深刻,他讲到,影片给观众同时带来了视觉奇观和听觉奇观,将二次元的青年人群和西洋乐、民乐间的对峙进行了淋漓展现。通过这种对于大众未知世界的入味表现,大众更加了解当下青年人群的流行文化。他还将这部影片和《叶问》进行了趣味性的对比,影片中两波音乐学生文斗,最终民乐团取得胜利,和叶问打败外国侵略者一样,充分展现民族自信,大快人心。

电影《闪光少女》

作为一名资深学者,李道新也同样被这部以青年人为主角的影片感动。他称赞这是一部老少咸宜的青春电影佳作。当今时代,青年人主宰时代文化潮流,以网生代群体为代表的文化新风潮正在到来,而《闪光少女》的出现正吻合了这一风潮。影片展现了时下青年人开放、积极、阳光、包容的面貌,描摹了新的青年文化风采,让三次元的主流观众对二次元新文化的有所认知,实现了不同年代文化人群的沟通。

就像图宾根木匠所总结的,《闪光少女》这部影片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将社会文化之间的代际冲突、趣味冲突得以弥合,尝试建立起新的审美和价值观的共识,这样的立意在时下可谓弥足珍贵。

社会议题浪漫主义编码 青春电影回归现实主义

不同文化领域、不同人群之间出现误解、偏见和隔阂,《闪光少女》用一腔青春热血将诸多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社会议题以浪漫主义的形式重新编码,让国产青春片重拾清新的生活质感,也为整个类型创作的未来带来了启示。

谈到《闪光少女》对国产青春电影类型创作的启示,多位专家聚焦到了这部影片扎实的剧作功夫。片中学生用饮水机在宿舍吃涮火锅的桥段让王茵印象深刻,她分析道这与创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把握有很大关系。

电影《闪光少女》

叙事回归将故事,选演员回归人物造型,刘硕对于《闪光少女》的精到叙事也给予了好评。她表示,这部影片准确描摹了当今的中学生现实样态,举手投足间可见创作者对于生活的尊重和热爱。而影片没有选用“流量小生”和人气明星,让相对年轻的演员扮演中学生,体现出来的青春气息非常强烈,不难看出创作者对于剧中人物的重视和细致把握,也非常注重打磨人物形象和表演。

优质的剧作折射出来的是国产青春电影创作的新风向。吴冠平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分析道,青春片创作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创作传统,历代导演都有出色的青春题材作品,这些创作者并没有将青春视作商业类型,而是从个人生活感受的艺术表达出发。而如今,青春片泛滥,青春被降低为一种物质化的商业符号,在这样一种功利化的创作潮流下,《闪光少女》真诚地呼应了理想的、浪漫主义的、正面的价值,是一次有力的转身。

对于这一趋势,胡建礼深有同感,他表示多年前的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小博大取得了市场成功,让诸多影视公司看准了商机,跟风投拍青春片,把青春当作摇钱树。而时下《闪光少女》这样的青春片创作与当时《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掀起的怀旧风潮完全不同,影片创作更加关注当下,不再依靠套路,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有写实生活质感。

真实的生活质感是影评人认为《闪光少女》在类型创作上体现出来的明显优势。就像宋子文所说:《闪光少女》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但做到了观感舒适,影片既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趴在脚下,真正做到了平视年轻人的生活,让人真正意义上看到了“少年”群体。这与那些在校园里描述成人世界的影片完全不同。

左衡将这种转变视为类型创作对于结构主义的回归。他讲到,这些年在消费主义的驱使下,青春日益成为碎片化的、符号化的东西,而《闪光少女》的创作把青春文化放入到严谨的主流电影创作模式中,实属不易。

陈刚将这一特点总结为“类型诉求明确”,也就是说影片在展开创作之时,更加注重迎合观众的社会心理,而非一味追求特效技术和演员人气。他称赞,《闪光少女》让人知道电影应该怎么脚踏实地去拍。

“《闪光少女》没有想当然的剧情,真正把青春片回归到现实主义。”就如黄海坤所说,时下的国产电影正在开启电影内容与主旨表达的探索,《闪光少女》这样的作品真的需要和电影评论建立起解读与被解读、传播与被传播的关系。

《今日影评》主编吴小伟总结道,尽管国产青春片创作时下有越来越多的元素加入,音乐、动作、魔幻都被逐渐融入其中,但是《闪光少女》的案例告诉我们,无论题材如何拓展,能否给人正能量的鼓舞,能否打动观众,能否找到和当下年轻观众的思想对撞点尤为重要。

经过数位专家、学者和影评人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电影《闪光少女》在今年暑期档“闪光”只是整个类型创作“走心”的开始,国产青春类型电影依然具有极大的开掘空间。相比其他类型创作,青春片创作者更要回归生活,从真实生活中挖掘新鲜素材,电影叙事以故事为本,选择演员以人物形象为准,摒弃投机心理,真正关注青年文化,刻画出有生活质感的、有血有肉的、有主张有表达的精品佳作。

就像此次研讨会的主持人尹鸿老师所说,当下电影市场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影包容度越来越高,《闪光少女》这一类型的影片,纵使没有人气明星和人气IP,依然可以适销对路,找到合适的观众群体。《闪光少女》勇于包装新鲜文化,敢于将作品打造成青春类型创作的范式,值得鼓励。希望这部影片可以取得市场认可,也藉此来推动国产电影的创作进步,以应对未来国外多样化电影对国产电影市场带来的新挑战。

此次研讨会能够在《闪光少女》影片上映前三日就成功召开,得益于《闪光少女》在上映前期通过点映和参展收获了业内外影评人和观众的大量好评,影片已经成为话题。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电影频道《今日影评》率先发起研讨,将《闪光少女》作为国产青春题材创作的研讨课题,足见其作为国家级专业电影评论品牌的时效意识和敏锐目光。

关键词: 研讨会 闪光 少女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