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电影业要更多“深水炸弹”才能炸出影院“潜水客”

刚刚过去的周末,有两件跟电影《芳华》有关的事情让人印象深刻。

刚刚过去的周末,有两件跟电影《芳华》有关的事情让人印象深刻。

其一是周五的下午前去观影。本以为工作日的下午场,不会有太多的观众,没想到一进影厅顿时吓了一跳:除了最前头两三排以外接近满座,给人以包场的感觉。

其二是周六晚间接到在海南三亚当“候鸟一族”的老父电话,询问我能否在成都用手机给他们订电影票,他们一行有多个年纪八旬上下的战友,都想去老年公寓旁边某家一线品牌院线看电影,目标自然还是这部《芳华》。

凭借首日票房破亿、首周末票房超过3亿元的不俗成绩,《芳华》已经跟年中的《战狼2》一起,成为今年中国电影市场上难得的现象级作品。

尤其难得的是,这部以“芳华”为名、怀念美好年华的“冯氏青春片”,却意外地受到“银发族”的热烈追捧。如果把论坛和微信群里从不发言的群友叫做“潜水者”的话,那么这部《芳华》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贡献,堪比一颗重磅的深水炸弹,因为它把数以万计二三十年来从不踏足影院的中老年观众,重新拉回到银幕之前。

平心而论,中国电影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到2016年的成绩单却叫人有些尴尬: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统计,2016年全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合计457.12亿元,较2015年仅微增3.73%;可另一方面,在2016年中国内地银幕总数比2015年新增9552块、同比增速达到惊人的30.2%情况下,单张银幕产出却仅有111万元,与2015年相比大幅降低28万元,降幅约20%。

为何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国电影本身的质量显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影片的制作方越来越钟情于采用炫目的特效,自然也就不会再把主要精力用于描绘一个丰满的故事,用“走心”的情节来感染观众;

当影片的投资方越来越倾向于用一个个“鲜肉”和“小花”来吸引流量,那么令人瞠目的高额片酬自然会挤占本就捉襟见肘的影片预算;

当一个个草台班子只用几个星期的制作周期粗制滥造出各式各样的“XX笔仙”“XX怪谈”,那么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必然是减少了出精品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有更多华谊兄弟和东阳美拉这样的出品和制作机构,能够参与到优质文化作品的打造中;

也希望有更多北京文化这样的上市公司,能够像伯乐那样独具慧眼地相中良马,参与投资《战狼2》《芳华》这样的影片;

更希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像今年暑期档《战狼2》一枝独秀的电影市场虽然可喜,但还不足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市场;而像2015年暑期档《捉妖记》《烈日灼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聂隐娘》等一大批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佳篇大爆发,才能实现国产电影市场的真正繁荣。

而在电影产业的下游,院线方同样大有可为。正如前期全国多个城市都曝出KTV下午场被中老年人几乎“买断”的盛况一样,与其让工作日的早间或下午档空置,不如以适当的优惠再选择适宜的片源,吸引退休群体前往观影,有意识地培育他们的观影习惯,这也是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一种体现,符合十九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精神。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