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好莱坞 / 正文

韩国“金棕榈奖”电影《寄生虫》北美点映创单馆收益纪录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戛纳电影节上为韩国捧回第一座“金棕榈奖”的《寄生虫》,不久前终于在北美亮相,并创下今年小规模点映的单馆收益纪录。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戛纳电影节上为韩国捧回第一座“金棕榈奖”的《寄生虫》,不久前终于在北美亮相,并创下今年小规模点映的单馆收益纪录。

据Box Office Mojo统计,《寄生虫》自10月11号起在3家影院小规模亮相,首周末便进账39.3万美元的惊人数字,一举闯入当周票房榜前15名之列。以此计算,《寄生虫》的单馆收益高达12.8万美元,超越华人题材的《别告诉她》(8.9万美元)创造今年平均产值的新高;在亚洲电影中,《寄生虫》创下自2007年的《色,戒》(6.4万美元)后,该指标的新纪录。

《寄生虫》金棕榈版海报

《寄生虫》金棕榈版海报

上映次周,《寄生虫》的放映范围进一步扩映至33家影院,周末收成环比上涨223%至124万美元,累计数字则达到182万美元,进而创下韩国电影在北美的年度最佳成绩。截至记者发稿前夕,《寄生虫》逐渐拓展至461家影院的中等规模,目前已斩获了超过815万美元的票房佳绩,在今年的亚洲电影中仅次于《龙珠超:布罗利》;而随着影片在北美持续扩大公映范围,《寄生虫》有望长线续航。

在记者(微信ID:youhaoxifilm)此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及,由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如华纳影业等大片场开始冲破派拉蒙法案的限制,因此好莱坞大片场逐渐形成了对“制片-发行-放映”的垄断,因此很多排片资源都在向大片场的影片倾斜。有在盐湖城地区生活的读者告诉记者,当地除了一家独立电影院,其他电影院是不会上映非英语电影的——数据显示,北美海外电影的票房占比已经从1960年代的10%下降到了如今的1%。

也正因如此,而今《寄生虫》在小规模开画的情况下能够打破多项纪录,实属难得。

《寄生虫》剧照

《寄生虫》剧照

《寄生虫》能取得如此好成绩,一方面是因为其口碑逆天:在烂番茄上《寄生虫》的新鲜度飚高至99%,表征观众喜好的爆米花指数则维持在94%,与豆瓣的8.7分(46万人评价)遥相呼应,显示《寄生虫》得到中外影迷的一致认可。

另一方面,则是依赖于“金棕榈”对热度的加成。自5月戛纳首秀以来,外界对于《寄生虫》的期待值就已经被拉满,影片此前在法国(1194万美元)、越南(287万美元)和俄罗斯(142万美元)等市场上映时也都获得了广泛好评。因此早在几个月前,北美电影爱好者对该片的呼声就一直较高,此番上映后大热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寄生虫》在亚太地区票房成绩(数据来源Box Office Mojo)

《寄生虫》在亚太地区票房成绩(数据来源Box Office Mojo)

借由奖项加持提升来院线端收益,其实已经是很多亚洲文艺片想在欧美市场出圈的主要方式了。去年,由是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同样斩获“金棕榈奖”,并在随后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此后《小偷家族》不仅在日本进账3782万美元,还在法国、北美、意大利等突破百万美元,海外票房占比达到45%。另外两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亚洲电影——来自黎巴嫩的《何以为家》和韩国的《燃烧》,也在本土之外吸引大量观众入场,成功将关注度兑换为收益。

实际上,曾经华语电影也有依靠影展、奖项加持,在北美大放异彩的时代。而据不完全统计,在获得奥斯卡、金球、柏林/戛纳/威尼斯等奖项或提名的华语电影中,共有19部在北美公映后票房超过100万美元,涵盖从90年代初到本世纪前10年的经典作品。

1

以“家庭三部曲”蜚声国际影坛的李安,首度出征北美的“金熊奖”得主《喜宴》即斩获颇丰,最终累计逾693万美元;一年后上映的《饮食男女》更上一层楼,不仅至今仍保持华语文艺片的最高首映纪录,累计票房也提升至729万美元,成功打响“华人之光”的知名度。

为李安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至今仍以1.28亿美元高居所有外语片北美票房的榜首,当然此时李安已逐渐转向商业电影的领域。另外,当年引起极大争议并被评为NC-17级的《色,戒》同样上榜,如果以单馆成绩来看更是雄踞华语文艺片头名,延续了李安的金字招牌。

华语导演的标杆人物张艺谋,在北美票房上也不乏亮点:《活着》在2家影院拿到3.3万美元,而《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菊豆》均在1家影院开出1万美元以上的平均数字,上映规模最大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则在22家影院进账21万美元,最终五部影片的累计均落在189万到260万美元之间。

另一位上榜的同样是第五代的中坚力量——陈凯歌。其中,迄今唯一斩获金棕榈奖的华语电影《霸王别姬》自然是代表作,而522万美元的累计票房也成为陈凯歌迄今为止的最佳成绩;古装大片《荆轲刺秦王》拿到“金棕榈奖”提名,首周在7家影院也有4.7美元的上佳表现,最终累计达到126万美元。

由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和《2046》两部获金棕榈提名的作品,在北美首周成绩均为11万美元,而累积票房分别达到274万和144万美元。再加上因奖项挂零而未列入的《一代宗师》(659.5万美元),构成了王家卫北美票房最高的三部作品。

最早的这批内地第五代导演和港台导演,都有意识地在通过个人影响力和影展去拓展海外市场,而待到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登上历史舞台上,很多人甚至有了自己的发行渠道。但再往后的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创作者在国际影展上的声势暂缓,加之很多新入行的玩家没有相关意识,因此围绕着很多新生代导演并没有类似的渠道被打通。

不过随着现如今年轻一代青年导演的崛起,像《春江水暖》这样的影片开始在海外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片方、公司也意识到,想要真正向海外输出内容,除了要看质量,渠道同样重要。今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就有某位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影片质量当然很重要,但通过戛纳电影节这样的舞台,却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对片子产生期待,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这些片子(点击阅读:华语电影的海外版权,不如当年好卖了)。

“其实片子质量反而不是很多中国卖家所担心的,这几年中国涌现出了太多优秀的新人导演和演员,包括不少老外对中国也会有好奇心。我们现在真正缺少的是渠道、是向海外市场展示我们的机会,中国公司主动做海外销售不过才几年,对未来我是有期待的。”有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