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大衣哥朱之文家大门被踹,像极了阿根廷电影《杰出公民》

《杰出公民》里有一句台词,“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逃离了家乡”。这话说得有些自私,但是事实上那些从家乡出去的成功人士确实不会再回来了……

最近有一个新闻,大衣哥朱之文家大门被一个醉汉狠狠踢了几脚,就是这么三两下那可怜的大门就被踢坏了。

当然了在如今的时代,任何人踢坏了别人家的大门都应该有个说法,果不其然,那个踢坏朱之文家大门的人就被警察带走了,得到了相应的惩罚。

为此,朱之文还专门发视频感谢了当地的警察。

其实,自朱之文成名以来他一直被当地的村民骚扰,大家觉得他现在是名人了,不应该忘记了家乡的乡亲们,所以村里但凡有个花钱的事都想让他出来赞助一下。

他给村里修了路,村民就想着让他给每家每户再买一辆小汽车。也不知道这些村民哪来的脸,但是人家就是敢提出这么不要脸的要求。

朱之文当然不会给他们买,但是这些人却来找朱之文借钱了,给这些不要脸的人把钱借出去,就甭想着往回要,因为人家压根就没想着还。

出几个钱这还都是小事,主要是每天来朱之文家的人太多了,基本上只要是能想到的基本上全在,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朱之文的生活,让他痛苦不已。

据媒体报道,朱之文从成名到现在总共给家乡捐了150万,并且这次给武汉也捐了40 万,可以说是一位挺不错的名人了。

比移民美国却在中国赚钱的人不知道要强了多少倍,所以朱之文不应该有如此的困境,他应该过得舒心一点。

朱之文现在的遭遇,让我想起了2017年看过的一部电影,这就是阿根廷电影《杰出公民》,讲得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衣锦还乡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收到了家乡小镇的邀请。作家一想自己已经45年没有回过家乡,于是推掉了好多其他的邀约,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家了的旅程。

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之后,作家发现45年了,这个小镇竟然没有一丝的变化,只是自己家的房子早已是旧庭院城春草木深。

刚到小镇之后的前几天,家乡人民给作家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给他颁发了杰出公民的勋章,给他还塑一尊雕像,还让小镇上的居民来听他讲座,这俨然就是一副衣锦还乡的样子。

可是后来事情就慢慢开始有了变化,有个乡亲带着自己的残疾儿子来了,表示想给儿子换个轮椅,不过这需要9000美元。

还有个乡亲说作家小说里的某个人物,像极了自己的父亲;甚至一个发小表示虽然作家是诺奖获得者,但是自己却娶到了他年轻时深爱的女孩。

小镇举办了一次画作比赛,请作家去当评委,作家从一众作品中选择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的画作作为第一名,这一下就招到了当地艺术协会会长的攻击。

他带人冲进作家的讲座,当着众人的面当众谩骂,说作家是靠着摸黑故乡、摸黑同胞,给欧美人当舔狗才获得了成功,现在他不思报答也就算了,还想着继续欺骗同胞。

这些话怎么有一股熟悉的味道,立马就被众人汲取了,他们态度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再也不停作家的讲座了,并且把前几天给刚给作家塑好的雕像也给破坏了,最后作家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就灰不溜秋地逃离了故乡。

朱之文现在的遭遇和电影里这位作家的遭遇简直如出一辙,都是在文艺事业取得了成功,都面临着故乡民众在道德上的绑架,一旦和这些人处理不好关系,就会被众人所厌弃。

好多网友感叹朱之文为什么不离开家乡,这其实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朱之文虽说取得了成功,但是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不一样。

诺奖获得者是一早就脱离了农村,现在回来只不过是出于思乡之情,而朱之文成名之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的身份认同也依然是农民歌唱家。

他只不过是从种地的农民变成了歌唱的农民,所以他的阶级依然没有上升,还是农民兄弟中的一份子,这就注定了他无法同诺奖获得者那样可以选择逃离故乡。

朱之文可以选择去城市生活,但是如果他进了城,就等于自毁了现在农民歌唱家的人设,以后可能就再也接不到类似的商演了。

再说了朱之文是从群众走出来的歌唱家,在成名的过程中自然受到了群众的支持,所以现在群众觉得他们也有功劳,自然也就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这和诺奖获得者完全靠个人获得成功不一样。

中国自古以来衣锦还乡的都是官宦阶层,他们虽说已经退休了,但是个人影响力依然还在,所以回到地方之后,无论是父母官还是泼皮刁民多多少少还是要掂量掂量。

从诺奖获得者到农民歌唱家就不一样了,说到底只是一些虚名,在有些人眼里还是不够有份量,所以人家还是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丝毫不会有所顾忌。

这个社会就是如此,有权了可以没钱,有钱了也可以没权,但是有钱了之后应该有几个有权的朋友。不然保不准那一天就会被泼皮们来一句,“有几个臭钱了,就看不起人了”。

《杰出公民》里有一句台词,“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逃离了家乡”。这话说得有些自私,但是事实上那些从家乡出去的成功人士确实不会再回来了……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