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精准扶贫题材电影以商业化模式探索主流价值新表达

精准扶贫电影的创作者们在意识形态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中,用优秀的电影作品完成了新时代赋予的深刻使命。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立足时代,精准扶贫题材电影作品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记录、书写与讴歌新时代伟大壮举。回顾精准扶贫题材电影作品的历史脉络,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探索意识形态叙事与市场商业模式的融合,许多电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现的电影作品用商业类型完成主流价值表达,成为精准扶贫这一特定类型题材的一大亮点。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精准扶贫题材电影早在2016年就已诞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车》上映。 这也是2016年上映的唯一一部,也是我国第一部精准扶贫电影作品。之后,精准扶贫题材电影作品数量逐渐增加,出现了《十八洞村》《一个不落》《李保国》《三年》《迟来的告白》等一系列电影作品。这个时期的精准扶贫题材电影仍然是遵循主流价值宣传为主的叙事规律,相对弱化商业化创作,并未获得较大的市场反响。

今年,由于疫情冲击,中国电影行业遭受空前打击,中国电影市场自春节档开始出现了近8个月的“空档期”。精准扶贫影片在电影恢复上映之后,不论是影片质量还是排片密度都有所提升,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成为大银幕上的一抹亮色。今年上映的精准扶贫影片让人耳目一新,不论是艺术表达还是商业模式都有质的提升,《秀美人生》用细腻的叙事手法将秀美如画的乡村风景与感人的扶贫故事融合贯通,探索“英雄传记片”新模式;《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以“明星阵容+商业类型”探索精准扶贫题材电影的商业化表达,延续《建国大业》以来新主流电影的创作模式。

《秀美人生》开启“英雄传记片”新叙事

电影《秀美人生》于8月23日上映,由此前执导了广受好评的扶贫影片《十八洞村》的导演苗月执导。与《十八洞村》将目光聚焦在贫困主体不同,《秀美人生》讲述的是已故广西扶贫干部、全国优秀党员黄文秀的先进事迹。

电影《秀美人生》剧照

《秀美人生》的原型人物黄文秀,是广西百色市宣传部副科长,被派驻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扶贫工作。2019年6月,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后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0岁。《秀美人生》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女性,所以影片的色彩更加柔和。影片并没有大幅罗列黄文秀运用现代知识帮助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具体事件而是用更多的笔墨去描写黄文秀对村民们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抚慰。电影用看似与脱贫无关的情节剖析出村民贫困背后的原因,以细腻的手法表现出黄文秀窥探贫困后,对村民苦难的感同身受。

《秀美人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用更含蓄的笔触让观众跟着黄文秀的眼睛,真切深入地洞察村民们的痛苦与忧伤,让整部电影和黄文秀这个人物,具有些许的悲情底色,观众跟随黄文秀去不断发现村民的故事,和黄文秀一起在心里产生出难以言表的忧伤,而带着这些贫穷秘密的黄文秀突然牺牲,引发了情感的强烈共振,这不仅是一个英雄模范的牺牲,更像是一个亲人的牺牲,这种深刻的共情,让影片具有动人的效果。

电影虽然是以楷模人物为主角,但并没有刻意强化该类型影片在宣传、 教育方面的功能。整部影片用写意的手法将秀美人生和秀美山川做了一个高度融合,表达出秀美人生就是要在秀美山川中发挥青春的能量,继而潜移默化地推进并达到情感的高潮。此外,演员在片中也奉献了动人的表演,无论是职业演员还是非职业演员,他们的表演都非常的真实,除了郎月婷外,村支书、妈妈,这些形象都有极强的代入感,给影片增加了不少感人的情感视角。

《秀美人生》全景再现出新时代新青年在精准扶贫时代的召唤下,将建设家乡视作秀美人生的青春篇章,成为讲述中国精准扶贫故事的一大力作。

《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探索扶贫题材的喜剧表达

精准扶贫题材电影还在商业类型化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用喜剧类型完成主题叙事,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成为延续新主流电影模式的成功尝试。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剧照

国庆当天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由五个短片组成,其中由闫飞、彭大魔导演,沈腾、马丽主演的短片《神笔马亮》是典型的扶贫题材电影。影片的最大亮点是设计了一个夸张的骗局,怕老婆的扶贫干部马亮,为了欺骗不愿意让他去农村工作的老婆,谎称自己去了俄罗斯留学,为了圆谎,村民们配合马亮,通过各种奇思妙想,把一个河北农村伪装成了俄罗斯。

电影中没有讨论任何扶贫干部与贫苦户的矛盾,以及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困难,而是把冲突集中在“为了扶贫工作不得不骗老婆”这一对夫妻矛盾上,造出了一个惊险万分又令人捧腹的小故事。最终,影片的主题在秋霞彻底理解了丈夫,并为丈夫而骄傲的那一刻,得到了完美彰显。本质上,这部短片是将“妻管严”和“母老虎”这两个中常见的喜剧人物关系移植到了扶贫工作中,以观众非常熟悉的夫妻分歧与互相理解作为情感共鸣点,并将笑料做到了极致。

电影《一点就到家》剧照

同样,《一点就到家》也是用喜剧的方式完成了扶贫故事的建构。电影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云南千年古寨,机缘巧合下合伙干电商,开启一段纯真且荒诞的创业旅程的故事。《一点就到家》影像风格十分多元,喜剧、荒诞、现实相互交织,导演用剪辑节奏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或笑或哭或激情或感动,而节奏转换与不同类型的风格之间实现了恰到好处的衔接,让观众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观影感受。

影片用三人创业失败与成功的经历对“电商与市集”“茶与咖啡”“进城与返乡”进行了探讨,在现实主义的根基上嫁接励志与梦想,由人的故事透视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而整个探讨的过程镶嵌在以喜剧为主的表达方式中,轻松不失重量,让观众笑着哭,笑着思考,笑着感动。

这两部影片除了以喜剧形式进行叙事表达外,都采用明星阵容来强化影片的商业性。《神笔马亮》作为《我和我的家乡》的其中一部,裹挟在庞大的明星阵容里,同时沈腾、马丽的再次合体,噱头十足,影片还未上映便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一点就到家》则打造出刘昊然、彭昱畅、尹昉的三人组合,青年演员的演技与热度提升了这部小体量电影的关注度。最终,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这种以超级明星阵容来创作新主流电影的方式为精准扶贫题材影片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

精准扶贫题材电影是特殊历史节点呼唤下诞生的意瞩高远的文艺作品,这些影片勇于反映并回答时代课题。精准扶贫电影的创作者们在意识形态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中,用优秀的电影作品完成了新时代赋予的深刻使命。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