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电影《革命者》张颂文致敬先烈 他把李大钊演活了!

“建党百年,献礼电影,我很骄傲我的儿子出演了李大钊。”张颂文分享,从来不会发朋友圈的父亲因为自己演了李大钊而首度发文,并表示要去支持这部电影,倍感自豪。

“建党百年,献礼电影,我很骄傲我的儿子出演了李大钊。”张颂文分享,从来不会发朋友圈的父亲因为自己演了李大钊而首度发文,并表示要去支持这部电影,倍感自豪。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萦绕在李大钊身上的光环无数。仔细研读了大量关于守常先生的资料和文章之后,张颂文忍不住感叹,李大钊比自己想象中更伟大。

在他眼里,这位先辈满怀大爱,信念坚定,全心全意希望为百姓,极少考虑个人和家庭,把所有时间和关怀都倾注于革命事业,自己能够演他,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

《革命者》讲述了李大钊一生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的故事。而在张颂文之前,张桐、李雪健、张嘉益等都曾各类影视作品塑造过守常先生的形象。

同一个角色的不同演绎,观众难免会拿来对比。张颂文直言,不希望大家去比较,“一定要比较的话,我觉得前面(演过李大钊)的老师演得都比我好。”

张颂文把塑造守常先生的历程比作“如履薄冰”,为了这个角色,他默默付出,倾尽所有精力。

本期《中国电影报道》,就让我们走近《革命者》,走近张颂文,与这位跨过不惑之年的表演者对话,深入他的演艺世界吧!

张颂文“遇见”李大钊

监制管虎第一次把《革命者》的剧本递到张颂文手上时,后者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

在他的潜意识里,像李大钊这种家喻户晓的伟人,饰演候选者,起码外形上是要契合的,但反观自己,一点都不像。

管虎让张颂文放下担忧,先试造型。粘胡子,换发型,试妆足足三个多小时,张颂文全程闭着眼睛。等他睁开眼时,着实吓了一跳,“我仔细对照了大钊先生的照片,还真的有点像。”

管虎再问张颂文,有信心了吗?答曰,“有!我有信心了!”

李大钊逝世时年仅38岁,留给后人的视频资料少之又少,整个互联网上能找到的影像只有十几秒,那是他在苏联参加会议发言时的一段黑白影像,张颂文反复观看,试图从中感受先生的思考与心态。

此外,他还搜集了大量与李大钊同时期历史人物事迹,研读了一遍又一遍。大钊先生遗作《狱中自述》,快要被他翻烂了。用监制的话来形容,“他对李大钊先生的钻研,是‘成魔’的那种。”

熟悉张颂文的人都知道,他擅长运用表演技巧去塑造鲜活角色。但在《革命者》开机第一天,这位经验丰富的演员却对导演说,自己想放弃所有表演知识,“因为任何技巧在塑造大钊先生这种单纯人物面前都是无力的。”

张颂文尝试不搭配任何技巧去演绎李大钊。对于这般“任性”,《革命者》剧组上下倒是十分包容,“颂文没关系的,你大胆来,还可以再大胆一点!”

管虎告诉张颂文,要想塑造好李大钊,就必须做到他是个“人”。大概意思是,鼓励他以演员的角度,尽可能多加一点人物细节。

电影里有个报童角色叫阿晨,平日工作除了卖报之外,还会帮大钊先生买书。

有一场戏,两人在早餐店相遇,李大钊请他吃早餐,他就开始吃油条。“阿晨把书递给我,但我让他先放下,然后用手帕接过书本。”张颂文表示,这个细节是现场加的。

“手上有油不碰书,可以反映出大钊先生是一个爱护书本,尊重书本的人。这也吻合其后来到北大图书馆担任主任的工作。”张颂文解释,这是表现细节与人物本身的联系。

还有一场戏,李大钊和毛泽东在馆子里吃火锅。

饱餐一顿后结账,李大钊“尴尬地”差了1毛钱,毛泽东随即把平日省下的2毛钱拿出来给店员。还没等他俩喊找零,对方却高声唤着“谢谢您嘞”,然后把多余的1毛钱收入囊中。

“我们先是一愣,然后对视了几秒,哈哈大笑。”张颂文分享,这也是即兴表演,“因为李大钊和毛泽东亦师亦友,两人相处自然轻松。加进小细节,能够让角色生动得更像是个‘人’。”

电影杀青之后,他还在感慨,自己只演出了守常先生的万分之一。诚然,很多看过电影的影迷,都表达了对《革命者》的赞誉。尤其是大钊先生神色平静走上绞刑台无畏赴义的画面,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张颂文介绍,历史上的李大钊,足足经历了整整三次、长达半个小时的绞刑。为了还原好这场“重头戏”,剧组不仅按照原尺寸特制了绞刑架,还找来了一条特别粗的麻绳当道具。

“我第一反应也是害怕,但没什么好说的,我是个职业演员,这场戏一定是亲自上阵,而不是由替身来完成。”

绞刑戏前后拍了8天。站在绞刑架上,吊着威压的张颂文需要反复升降。虽然有钢丝支撑确保安全,但为了更好表现出绞刑真实性,张颂文主动要求把可以调整的麻绳调至极限状态。

拍摄开始,他屏住呼吸,因为一呼吸,喉咙会有胀合的动作,那样绳子会把喉咙勒得更痛。“其实就是有一点点小难受吧,这个事情不值一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李大钊一样,张颂文始终坚持,以严苛的态度,敬畏终生奋斗的事业。

张颂文“突破”张颂文

“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大钊先生留给世人的启示,亦可以看做张颂文的半生写照。

张颂文生于广东,毕业之后,先后做过印刷工人、饮料销售、空调安装、酒店服务、饭店经理、带团导游。命运转折,落在他决定远离故土,北上漂泊的一刻。

24岁的张颂文受到张艺谋28岁考取导演系的触动,同样下定决心到北京学导演。但可惜,当年北电导演系不招生,他只好阴差阳错来到表演系,成了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

念台词是演员最基本的功课。而对于这个广东小伙来说,卷舌不行,普通话不标准,就常被老师吐槽。“接近半年,我都是把石头含在嘴里,上哪都含着石头说话。”为了学好口条,张颂文用尽办法。

在他心底,过往沉浸社会的经历,以及比周边同学渐长的年岁,都在督促着自己,要比旁人努力,比旁人拼命。最终,张颂文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光荣毕业。

不过,学霸光环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工作机会。长达三年的时间,他跑了上千个剧组,面试时遭遇奚落是常事,有导演甚至拿他做反例,“你看他,长得像侏儒,又是个大脑门,跟个猿人一样,做不了演员。”

张颂文回忆,“你问我是怎么扛下来的,只能因为热爱吧。”

后来,爆款剧集《隐秘的角落》让他真正意义上出圈。

张颂文在戏里的角色是朱朝阳父亲朱永平,有一幕,朱父痛失小女儿后,深夜外出大排档买云吞。老板按照惯例多给了女儿的份,让他彻底陷入崩溃。

为了酝酿这场戏,张颂文提前三天就开始禁食,每天睡觉不超过四个小时,待正式开拍,恰到好处的情绪亦在瞬间得以爆发。

一次又一次交出令人惊喜的表演,张颂文愈发受到大众认可和期待。

用了20年才被大家看到,他依然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一个,“现在只想拍一些好的戏,想把它做得更好,对得起上天给的机会。”

等待机会时的张颂文,最喜欢游走在不同的城市,观察擦肩而过的人儿,看看花草,逛逛胡同,骨子深处,他始终认为,把生活过好了,就会表演了。

常有人问他,“表演的核心是什么?”“是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一瞬间,你忘了这是表演,自己突然扎进去。我们说,这是入境了,有那么几秒钟,就很了不得了。”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