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抢红利”的《误杀2》,急于收割的万达和“陈思诚宇宙”

《误杀2》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不该叫《误杀2》

随着口碑释出,《误杀》的票房曲线开始逆跌,最终以11亿票房上演了一次逆袭。后来疫情期间,重映的《误杀》仍收获超1亿的票房。

因为喜欢《误杀》而去看《误杀2》的人,大概率会失望而归。

两年前,柯汶利执导的《误杀》上映时,并没有太多元素能吸引人走进影院。但随着口碑释出,《误杀》的票房曲线开始逆跌,最终以11亿票房上演了一次逆袭。后来疫情期间,重映的《误杀》仍收获超1亿的票房。

如今,顶着“光环”上映的《误杀2》,首日便斩获9200多万票房,且在排片略低于《雄狮少年》的情况下,影片上座率以19.6%碾压后者的2%。第二日,《误杀2》便拿到了超45%的排片。截至目前,该片累计票房已经超4亿,预计最终票房大概率将与前作持平。

然而,喜人的票房走势之下,《误杀2》的口碑却一再下滑,目前豆瓣评分落在5.9分,已经跌破及格线。赶着上映的《误杀2》,在抢着吃掉IP红利的创作思维里,打破了《误杀》曾经带给市场的惊喜。

为“IP红利”而生

很多人说,《误杀2》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不该叫《误杀2》。

在整个创作体系上,《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而《误杀2》改编自美国电影《迫在眉梢》,两部电影的原作品并没有关联,只是在改编后被强行整合为一个系列。因此在人物关系上,《误杀2》与第一部的人物设定无关,之前已经建立起的人物观和价值内核都要被打破重建,两者唯一的联系是都由肖央主演。

在基础设定上,前作聚焦的就是一起“误杀”案件,无论是母亲为了保护女儿失手“杀人”,还是后来挖尸时,棺材盖上的抓痕,都能印证“误杀”二字。而在《误杀2》中,尽管舆论、警方、政权多方博弈,但最终林日朗(肖央 饰)的死是他自己为救儿子的选择,本质上是一起“自杀”案件。即便退一步,算作警察“杀人”,但狙击枪瞄准目标随时待命,加之出于保护人质安全的目的以及上级命令,也绝非是“误杀”。

在价值内核上,第一部是知强权而不畏,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整个电影的气氛是被压着的,但又包裹着小人物身上被逼出来的不屈和抗争。《误杀2》也在关注强权压制、家庭和爱,但影片并没有将重心放在强权与小人物之间的矛盾上,而是将小人物被压抑的情绪放出来,以持续地、大篇幅地煽情。

某种程度上,第一部的成功确实是因为影片中的情感与观众产生共振,像“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这样的台词都给人直接而强烈的冲击,但是,只将电影的这一部分放大,或许能借助人们天生对亲情的感知,再次达到情绪共振,但却很难给人以更深层的触动。

最直接的表现是,影片为“林日朗之死”设置的大场面,也是以煽情为着眼点。若要探索更真实的人性或更复杂的议题,被逼到绝路的林日朗更可能会选择“鱼死网破”:打死市长,抢走心脏,自己也为此而死。而不会如此轻易地与抢走心脏的人和解,甚至与他配合着演戏,来完成所谓的自己心中的“结局”。

这些差异点都意味着,《误杀2》是为“IP红利”而生。在疫情期间,整个行业陷入被动之时,《误杀2》仍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在两年内上映,也是另一种印证。但红利不可能一直吃下去,口碑崩盘之后,如果还有《误杀3》,恐怕不会再有如此好的票房开局。

建“宇宙”还是为“收割”

《误杀2》上映后拉出不错的票房曲线,除了前作积累的口碑优势之外,相似的创作班底也是驱使人们走进影院的一个重要因素。

该片由戴墨执导,陈思诚监制。在此之前,同为陈思诚监制的网剧《唐人街探案》中,戴墨即为导演之一,同样执导该剧的还有《误杀》的导演柯汶利。从这个角度来说,《误杀》系列可以归为“陈思诚宇宙”中的悬疑版块。

根据网络公开消息,《唐人街探案》第4部和第5部都已在规划中,由此延伸的网剧也在筹拍第二季,后者仍以陈思诚监制的形式创作,导演大概率为新人导演。此外,同为陈思诚监制的悬疑电影还有张大鹏执导的《三大队》。而在悬疑支线外,基于国产科幻电影的市场逐步打开,陈思诚未来的创作规划还延伸至科幻+喜剧的范畴,此前官宣的“外太空三部曲”也在筹备中。

由此,“陈思诚宇宙”的雏形大致已经显现出来,即在喜剧的主线上,向悬疑和科幻两大方向延伸,并在执导之余,以监制的形式聚拢青年导演。

然而,在持续扩大的“陈思诚宇宙”中,目前最核心的“唐人街探案”IP已经逐渐显出疲态。尽管该系列影片的票房不断刷出新的高度,但口碑却一路下滑。到《唐人街探案3》时,豆瓣评分已经由最初的7.7分降至5.3分。同样,《误杀》也在两部作品之后出现了大幅度的口碑下滑,且收割红利的意味更加明显。

出现这样的趋势其实并不让人意外,至少到目前为止,创作者内容版图的扩大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宇宙”优势,而是在持续创作中,不断消耗前作积攒的热度和口碑。除了陈思诚,让徐峥在业内名声大噪的“囧”系列,也是在一部不如一部的口碑表现中,逐渐淡出市场,最新的《囧妈》豆瓣评分也跌破了及格线。宁浩的“疯狂的”系列,也从首部的8.5分跌至6.4分。

行业的复杂性,让创作者孵化出的爆款IP,在后续创作中变得愈发不可控。此前,陈思诚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不会再执导“唐人街探案”系列,但该系列的内容仍在持续筹备中。

从市场整体趋势来说,口碑与票房的逆向发展不会持续太久,影片口碑的损失最终将反噬票房,这或许是陈思诚提前“退出”《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关键所在,而持续布局同系列内容,则是进一步收割曾经引爆的市场,将毫不相关的内容“硬塞”进同一个IP,更是一次吃相愈发难看的收割。

新旧势力“暗流涌动”

在《误杀2》的票房一路走高之时,很多人都在为同档期的《雄狮少年》感到惋惜。豆瓣上,拿到8.3分的《雄狮少年》被收录于“近期冷门佳片榜”。然而,抛开两部影片口碑上的对比,背后的“较量”或许更值得关注。

《误杀2》的主出品方为万达影视,基于“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合作,万达影视与陈思诚一直走得很近,同为《误杀2》出品方的壹同传奇影视背后,法人陈胜奇即为陈思诚的父亲。而《雄狮少年》的出品方则是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精彩时间”),该公司为华录百纳的控股子公司。

需要了解的是,精彩时间的实控人张苗为北京文化的前高管,曾操盘过《流浪地球》《无名之辈》《我和我的家乡》等多个项目。且张苗从北京文化离开时,也带走了不少项目,曾在北京文化财报中披露过的《雄狮少年》就是其中之一。

基于这层关系,如今《误杀2》与《雄狮少年》同档期上映,可以视为万达与“北文系”的再次较量。若不是《雄狮少年》上映后受到人物形象及前半段内容创作的争议,借势口碑逆袭并非没有可能。而在今年年初,双方也曾在春节档期间“正面交锋”,当时,万达手握《唐人街探案3》被很多人看好,但最终被《你好,李焕英》逆袭,后者的主出品方即为北京文化。

目前来看,北京文化虽是行业的“后来者”,但从《战狼2》《流浪地球》到《你好,李焕英》,的确押中了近几年的多部爆款影片,显现出对市场风向更敏锐的洞察。而像万达这样的“行业先行者”,则在与头部创作者的深度绑定中,陷入一种持续的“IP内耗”中。至少到目前为止,万达还没有找到除了“唐人街探案”之外的、或者除了陈思诚之外可以深度绑定的IP。

但尴尬的是,这种“绑定”向来都不持久。在陈思诚新操盘的《外太空莫扎特》背后,壹同影视站在主出品方的位置上,而在万达另一部关注颇高的影片《奇迹》背后,宁浩的坏猴子影业才是该片的主出品方。

某种程度上,行业新势力及他们背后的影视公司,正基于自身创作能力和对市场的洞察,在业内掀起“暗流”,将传统电影公司置于一个愈发艰难的位置。创作力与资本之间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平衡,而在新“平衡”建立之前,行业涌动的暗流,正试着创造一个突破性的新局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作者:栗子酒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