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是什么让奥斯卡逐渐失去了关注?

本来这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一如去年般低迷,在开播后收视率一路走低至960万人次新低。而在威尔·史密斯做出让全场观众和全球网友都无比震撼的举动后,节目收视率直接一字攀升至1740万人次,一掌打出了780万收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还有多少人会在意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花落谁家?

美国时间3月27日,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正式落下帷幕。这场毫无悬念的颁奖典礼,似乎已经很难再勾起观众的兴致。在犀牛君的社交圈中,探讨奥斯卡获奖影片的朋友寥寥无几。有相识的影迷朋友在朋友圈高呼:“身边只有两个群讨论奥斯卡,这个行业是不是要完蛋了。”

甚至在国内外的社交媒体上,讨论度最高的也是在台上向克里斯·洛克大打出手的威尔·史密斯,而非奖项本身。

不得不承认,这届奥斯卡确实被威尔·史密斯这一掌拯救了。

根据外媒数据,本来这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一如去年般低迷,在开播后收视率一路走低至960万人次新低。而在威尔·史密斯做出让全场观众和全球网友都无比震撼的举动后,节目收视率直接一字攀升至1740万人次,一掌打出了780万收视。

特别是在这一幕发生后不久,威尔·史密斯还顺利凭借《国王理查德》首次斩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可谓是将节目戏剧性直接拉满。

然而另一方面,除了全场高光威尔·史密斯之外,今年奥斯卡奖的热度实在是低得可怜。在三个多小时颁出的23项奖项中,几乎每一座小金人的去向都是那么的合理,影迷们不再高喊“爆冷”,普通观众甚至连入围影片与演员都认不全。

在奥斯卡的海外关注度、收视率连续几年开倒车之际,这一最负盛名的国际电影奖项,也在迅速逃离中国观众的视线。

过度保守

中国观众的流失,首先源自奥斯卡奖本身的没落。

一组数据便可直观验证。在奥斯卡的历史中,收视率峰值出现在1998年。凭借斩获了那一年最佳影片奖的《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力,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收视率高达5524万观众人次。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后,2014年可以算作是一条分水岭。在此之前,每年的奥斯卡收视率基本稳定在3500万左右至4500万左右的区间,然而在此之后却一落千丈。接连创下了疫情前的最低值2018年2650万观众,以及疫情后2021年985万人的历史冰点。

毫无疑问,奥斯卡的鼎盛与衰败,都与当年入围、获奖影片的影响力息息相关。然而根据实际数据曲线,新冠疫情导致的电影产能下降固然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在此发生之前,奥斯卡的收视率其实已经处在迅速下滑的轨道上。

抛开短视频、流媒体等新兴文化娱乐与电影行业产能下滑等归因,归根结底,就是奥斯卡奖本身以及奥斯卡电影们已经不再让观众津津乐道。

在节目播出模式与评选规则上,奥斯卡一如既往的古板保守,而那入围标准讳莫如深的奥斯卡候选名单在观众眼中也变得愈发无趣。当引爆全球电影市场的商业大片始终无法敲开学院的大门,每年入围的项目都是那样“公平”、“传统”,这样的奥斯卡奖,自然很难再上演爆冷和意外,只剩下了四平八稳。

而疫情就像一剂催化剂,加快了奥斯卡的衰败。伴随疫情后全球电影项目产能下滑,奥斯卡已经连续两届遭遇“小年”,项目竞争毫不激烈。就如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健听女孩》,它不仅是一部来自Apple+的标准流媒体电影,甚至不是一部原创剧本影片。

在选题和内容层面,这部影片都是高明且正确的,但如果说究竟有多少观众真正关注过这部影片,恐怕只能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奥斯卡也在努力争取拥抱年轻人,如在今年特意为广大普通观众增加了“影迷票选最佳影片”和“奥斯卡挚爱瞬间”环节。在评选周期内,所有推特用户每人每天都能为自己喜欢的影片投出20票。

然而另一方面,奥斯卡的保守仍在阻碍着它的发展。在2020年颁布的“奥斯卡光圈2025”计划,即将在两年后的第96届奥斯卡正式实施。这样一个以平等包容之名增加入围难度的新规,究竟能够促进奥卡的公平与多元化还是阻碍其发展,仍是一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观众可能已经等不了两年后了。无论在中国还是北美还是更多国家,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老到掉牙的奥斯卡已经很难再成为一档有悬念的“节目”。

就像观看一部乏味的电影,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又如何调动得起观众兴趣。

不断割裂

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逐渐加剧对奥斯卡的关注度下降。

对于大部分中国普通观众来说,与奥斯卡奖的联系,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电视台转播了颁奖晚会,那它便是中国观众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闲暇之间可供观看的一档节目。如果电影院里上映了当年的奥斯卡入围影片,那它便是可供中国观众选择的众多引进片中的一员。

因此影响中国观众关注度下滑的第一点,便是由于近两年奥斯卡引进片数量的下滑。

事实上,在此之前,内地电影市场才刚刚经历过一阵引进高峰期。在2019年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绿皮书》,在奥斯卡结束后几乎“无缝”进入内地公映,最终该片凭借4.8亿元票房刷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国内院线的票房新高。

即便是在疫情出现的2020年,内地市场也有《小妇人》《1917》《极速车王》《婚姻故事》《乔乔的异想世界》5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入围作品登陆大银幕。然而来到去年后情况急转直下,在8部最佳影片入围作品中仅有《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顺利引进,最终票房仅收3100万+。

至于今年奥斯卡奖,在入围最佳影片的10部作品里,中国观众在内地大银幕上看过的只有一部累计票房2.53亿元的《沙丘》。最终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健听女孩》,在国内观众群体中的知名度并不算高。而包括这部影片在内的剩余入围作品,截至目前也均未宣布有引进内地上映的计划。

对于大部分普通观众而言,缺乏像影院、视频平台这样“直接沟通”的渠道,便意味着失去了奥斯卡的参与感。而参与感的归零,自然将伴随着关注度的流失。

犀牛君身边有好几位普通观众都表示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的都是时事新闻,自己并未留意奥斯卡奖的具体时间。还有好几位常年关注好莱坞电影的资深影迷,也因疫情等原因无暇关心电影,更遑论大洋彼岸的奥斯卡奖。

第二点原因,也是在近年奥斯卡奖的普遍问题——商业性的匮乏。曾经的很多奥斯卡最佳影片,是艺术性与商业性兼备的国际大片。随着评选规则的更迭,如今的奥斯卡与商业市场更为割裂,很多脱颖而出的项目都具备了更强的作者属性,而非票房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好莱坞影片更容易吸引中国观众视线的华语元素影片,也在近年的奥斯卡中颇为有限。普通观众小I直言:“看了几年发现得奖的影片大部分都不符合我的观影口味。”

因此于北美观众,奥斯卡颁奖典礼已经因公平和正确失去了它的可看性;于中国观众,内容方向与市场的背离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引进数量的下滑,以及普通观众的抛弃。

而最后一点,便是源自正在改变对好莱坞电影态度的中国观众本身。经历了二十余年洗礼后,中国观众终于还是陷入了对好莱坞大片的审美疲劳。特别是在疫情后全球电影产业都陷入了阶段性的产能不足,即便是好莱坞也无法持续供给满足国人审美标准的高品质大片。

从42.5亿票房的《复联4》到13.92亿的《速激9》,这中间横亘的不仅是疫情前后的电影市场,还有一去不复返的好莱坞电影观影热情。

数十部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一次次落败,在社交平台上失去讨论度的奥斯卡奖,便是中国观众态度的最典型缩影。

无人在意的获奖影片、被“一巴掌”抢尽的风头......如今所发生的种种,不过是更让我们看清了奥斯卡奖的悲哀。

年过九旬的奥斯卡,早已风光不再。

文 | 犀牛娱乐,作者 | 小福

关键词: 奥斯卡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