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产业 / 正文

四年巨亏64亿,“中国迪士尼”梦拖累华谊兄弟

2022年4月27日晚,华谊兄弟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3.99亿元,同比减少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6亿元,亏损幅度收窄76.50%。

华谊兄弟(300027.SZ)2021年业绩突然“变脸”。

2022年4月27日晚,华谊兄弟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3.99亿元,同比减少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6亿元,亏损幅度收窄76.50%。

报告中,华谊兄弟净利润由此前业绩预告中的盈利转为亏损。根据华谊兄弟此前公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其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0.2-0.3亿元。对于业绩修正的原因,华谊兄弟在2021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解释,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股权投资估值下降。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2022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也由盈转亏。其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1.32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35亿元。

四年合计亏损超64亿

自2018年以来,华谊兄弟便一直处于亏损的泥沼之中。

华谊兄弟创立于1994年,主营业务包含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及产业投资四个板块。2009年,华谊兄弟顶着“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的光环登陆创业板。

上市后,公司曾有一段长达6年的高速增长期。Wind数据显示,2015年,华谊兄弟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6.04亿元增长到38.74亿元,净利润由2009年的0.85亿元增长到9.76亿元,市值一度飙升至900亿元人民币。

△2009年10月,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接受媒体采访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从2016年开始,华谊兄弟经营业绩开始下滑,2018-2020年三年连年“血亏”,分别为11.69亿元、39.78亿元和10.48亿元,亏损总金额61.95亿元。

2021年,是华谊兄弟第四年亏损。根据华谊兄弟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99亿元,同比减少6.73%,净利润亏损2.46亿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华谊兄弟在2021年年报中解释称,“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对国内影视、旅游市场造成冲击,公司作为影视与文旅协同发展的代表之一,主要业务受到影响”。

不过,华谊兄弟相关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年内实现净利亏损大幅收窄,得益于公司近年来持续贯彻的“瘦身”策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效率。

据华谊兄弟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处置了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股权、华谊腾讯娱乐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及Brothers International LLC、Tencent Music Entertainment Group、Maoyan Entertainment、Guru Online(Holdings)Limited等股权,导致其投资收益增长283.09%,入账6.1亿元。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华谊兄弟的资金压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为5.2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6.09亿元,两项合计11.35亿元,而华谊兄弟的货币资金仅有6.21亿元,偿债压力较大。

华谊兄弟的债务问题,与此前的一系列高溢价并购不无关系。2013年,华谊兄弟以溢价高达36倍的2.52亿元收购浙江常升,该公司由张国立实际控制;2015年,又相继以溢价超出一百倍的7.56亿元收购东阳浩瀚、10.5亿元收购负资产的东阳美拉,前者成立仅一天,后者则由冯小刚实际控制。

高溢价收购,形成了巨额的商誉。据证券时报2021年报道,至2015年底,华谊兄弟商誉达35.70亿元,其中,收购银汉科技、浙江常升、东阳浩瀚、东阳美拉形成的商誉分别为5.36亿元、2.45亿元、7.49亿元、10.47亿元。

而标的公司业绩频频“爽约”,也给华谊兄弟带来了巨额的资产减值。以东阳美拉为例,按照其对华谊兄弟的业绩承诺,应在2020年实现不低于1.75亿的净利润,但其实际净利润仅为552.38万。由于未完成业绩承诺,华谊兄弟在2020年对东阳美拉的商誉计提了1.86亿的商誉减值。

重返内容主场

“我们最核心的影视业务还在恢复期,从产量和品质都在逐步找回属于华谊的感觉。当然,从重启到加速需要一个过程,但时间不等人,市场也一样。接下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重燃信心,继续全力奔跑。”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王中磊在2022年初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华谊兄弟影视业务掉队,源于其“去电影单一化”的战略。在此策略下,华谊兄弟开始一心扑在实景娱乐和投资项目上,甚至提出要做“中国迪士尼”。

最终,“去电影单一化”的华谊兄弟没能成功,非但没把周边业务做起来,还在2014年,失去了民营电影公司头把交椅。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2014年,华谊兄弟电影总票房21.6亿元,而光线传媒电影总票房31亿元。

如今,华谊兄弟正逐步退出与主营业务整合度较低的投资项目,完善轻资产运营模式,用回流的资金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更好地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收缩战线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华谊自上市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发展周边衍生,在2010年代影视行业高歌猛进之时,这些大而无当、且暂时难以带来实际效益的扩张所带来的资金锁定并不明显。

华谊兄弟2021年年报显示,其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仅实现收入1.17亿元,占总营收的8.39%,互联网娱乐仅实现收入0.24亿元,占总营收的1.73%,这两项业务创造的收入对华谊兄弟而言均十分微薄。

2021年,华谊兄弟用“不断档”的作品证明了其欲回电影主场的决心。从元旦档的《温暖的抱抱》、春节档的《侍神令》《你好,李焕英》,到五一档的《阳光劫匪》、端午档的《超越》、暑期档的《盛夏未来》《混沌行走》,再到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父辈》《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到贺岁档的《铁道英雄》《摇滚藏獒:蓝色光芒》《穿过寒冬拥抱你》,华谊兄弟2021年参与投资的电影总票房已超过百亿元。

不过,这些作品对华谊兄弟2021年的贡献却很有限。例如,《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父辈》等高票房电影,前者截至2021年2月17日对公司产生的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860万元-1031万元,后者截至2021年10月7日对公司产生的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150万元-190万元。

对此,张书乐表示,华谊兄弟过度押注于影视和影视相关的实体景点,在缺少爆款和实体景点并没达成想象中的营收的情况下,其未来压力极大,“即使无疫情,IP不强的主题公园式实体景点也缺乏吸引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徐美娟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