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苏剧电影《国鼎魂》研讨会在京举行,即将和全国观众见面

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青铜史·传奇曲·江南影——苏剧电影《国鼎魂》研讨会”在京举行。

6月2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青铜史·传奇曲·江南影——苏剧电影《国鼎魂》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仲呈祥,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孙崇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兰,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俞剑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著名剧作家、导演、教授龚应恬,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绍阳,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苏州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刘亚玉等专家学者及影片总导演汪灏、导演蓝天、领衔主演王芳、主演张唐兵等主创人员进行了专题研讨。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馆长(主任)孙向辉,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杨芳在研讨会上致辞,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纪委书记张旭霞参加研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融媒体中心主任、《当代电影》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主持研讨。

01

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

《国鼎魂》即将和全国观众见面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孙向辉在致辞中对苏州市苏剧团和主创团队的辛勤付出以及苏州市委宣传部给予影片创作团队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说,“拍摄戏曲电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希望戏曲和电影创作者在《国鼎魂》中的努力,不仅能为世人留下堪称经典的戏曲电影作品,也能培养出更多由衷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爱好者,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

苏剧是苏州的特有剧种,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 2019年,原创舞台艺术苏剧《国鼎魂》荣获了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该剧的电影化改编也应运而生,在多方支持下,目前影片已经拿到公映许可证,即将和全国观众见面。

研讨会上,杨芳介绍了影片的选题背景和创作情况。她表示,“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始终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保留了戏曲特有的写意美学风格,还充分利用电影的视听语言,将两者有机融合进行再创作。可以说,《国鼎魂》是依托地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各位主创也分享了影片创作拍摄的经历和感受。王芳表示,苏剧艺术门槛相对较高,能把剧目搬到大银幕上是戏曲演员非常向往的事情,“希望能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观众了解苏剧,了解苏州潘氏一族为国护宝的故事。”戏曲电影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结合,为了更全面地展现苏剧魅力,蓝天在创作中尝试了大量的运动镜头,他说,“我们通过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变化和过度,非常柔缓地去表现这些运动镜头,希望能够尽可能展现苏剧在手眼身法步各个点上的魅力。”

02

描绘家国情怀 承载历史担当

《国鼎魂》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获点赞

电影《国鼎魂》改编自同名苏剧,源起于发生在苏州的真实历史事件,以苏州潘氏一族尤其是潘达于保护并捐赠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华夏子孙重礼崇文、守护文脉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为国护宝、九死不悔的“时代正气歌”。讨论中,专家们结合苏剧原作和影片创作手法,分别就主题立意、人物塑造和片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仲呈祥认为,影片《国鼎魂》以保护国鼎入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博物意识、文物意识和文明意识。他表示:“苏剧电影《国鼎魂》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跟我们今天的主流价值观非常吻合。”

俞剑红表示,《国鼎魂》选择了女性角色来承担家国情怀和民族命运,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女主角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转变,呈现出了惊人的能量、勇敢和智慧,尤其是影片最后舍身护鼎的处理,充分展现出了她临危不惧的坚定信念,非常的极致化”。

于兰从戏曲表演的角度对影片给予了肯定,在她看来,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角儿立住了,这个戏就成了大半。”于兰表示,“观影中,我仔细读了每一个字,听了每一个腔,我觉得王芳在表演中字、味、劲俱全,尤其是在最后一段中的演绎,那种味道和劲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龚应恬认为《国鼎魂》作为一部戏曲影片,承载了历史、文化和情感的担当,是一部制作精良、思想精深的好作品,“影片通过一个苏州故事映射出家国情怀,以电影和戏曲的结合展现了漫长的历史,从三次护宝到最后献宝,难度和完成度都很高。”

马也同样认为,《国鼎魂》拍出了时代的命运、国家的命运、鼎的命运,“影片展现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以及乱世中的形形色色,影片具有广阔的历史内容和时代的开拓性。”他还表示,影片给了苏剧在舞台之外提供了另一个传播平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皇甫宜川表示,《国鼎魂》体现出了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下对历史故事的当代表达,令人印象深刻。他说,“这部电影在主题思想上的当代性,在艺术表达上的探索创新都值得肯定和鼓励,这样的作品也值得用心推广和宣传。”

03

结合光影手段 展现苏剧魅力

《国鼎魂》传统现代结合得专家认可

《国鼎魂》也是苏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登上大银幕。研讨会上,苏剧和电影结合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与会专家纷纷表示,电影《国鼎魂》将苏剧搬上大银幕,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光影将戏曲审美特色与园林美景、江南文化融为一体,展现了个体追求与民族复兴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部高立意、有巧思且展现中国审美风范的精巧之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陆绍阳眼中,将《国鼎魂》将苏剧改编成电影具有多重意义,“第一,在电影的帮助下,苏剧能够传播得更广;第二,苏剧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帮助下能够更加贴近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第三,将苏剧改编成电影,苏剧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的高光形象能够永远流行。”

孙崇磊也表示,《国鼎魂》是传统戏曲和现代电影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很高的思想高度、艺术张力和审美水准,是对苏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表达和创新性发展。

左衡认为,戏曲和电影可以互相成就。他表示,包括苏剧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和电影形成巧妙的互文,电影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也能够让苏剧达到更好的表现状态,“我觉得最高新的电影技术特别适合提升戏曲的艺术表现力,电影和戏曲未来可做的事情还非常多。”

刘亚玉也坦言,《国鼎魂》既体现出了苏剧传承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也展现出了创作者们的内心力量和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她说,“《国鼎魂》是苏剧和电影的巧妙结合,不仅是一部艺术品,也给未来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范本和案例。”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